第(1/3)頁 王正金鐘聽了長孫驚鴻的這一席話之后,已震驚得目瞪口呆。 他雖然不善謀略,卻也在皇城司這地方見過了太多的陰謀詭計。 他已聽出了長孫驚鴻這番話的言外之意——如果皇上真對定國侯府下手,定國侯府早有防范,那當然就不會束手就擒! 皇上疏離朝政多年,而今定國侯府的實力比二十年前更加強大,更不用說還有個不為人知的隱月樓! 如果皇上現在真要對定國侯府下手,會發生什么? 當然是定國侯府叛出京都! 退往蜀州! 那地方朝廷疏于管理,以而今寧國之狀況也鞭長莫及。 定國侯府怕是會在蜀州自立為王! 寧國自然分崩離析,甚至出現更大的動蕩! 皇上這些年真的糊涂了啊,不就兩味藥么?這能比寧國之安危來的重要? “那……皇上知道定國侯府的這些年在蜀州的布局么?” 長孫驚鴻點了點頭,“定國侯府壓根就沒去隱瞞,因為有一個堂皇的理由,是為了防備回紇的再次入侵,也是為了鎮壓蜀州各部落的異動……只是這事兒極為低調,朝中知道的人不多罷了。” 王正金鐘沉吟片刻,躬身一禮:“多謝先生!” “無須謝我,這些,也不過是我的猜測,至于后面局勢的走向如何,現在還難以斷定。” “終究要京都各方勢力最終的角逐,程國公府、齊國公府還有定國侯府事實上是站在太子身后的,若是將姬泰一系給打壓了下去,若是能將朝中這亂局給撥亂反正……或許這些都不會發生。” 王正金鐘想了想,問了一句:“那先生以為太子一系能否勝出?” 長孫驚鴻又抬頭望向了陰沉的天空,了許久,似乎想要出這老天爺的意思來。 他當然是不出的,只覺得這局勢愈發的復雜了起來。 “若是李辰安沒有來京都,太子一系和二皇子一系之爭斗,最終還是要皇上的意思。因為無論是誰,都不愿意寧國真的滅國了!” “寧國大亂,外敵必然入侵……比如越國。” “若是滅國,這對任何勢力都沒有好處。” “但偏偏來了個李辰安……你說這小子和這等大事無關吧……莫要忘記他是李春甫的孫子!” 王正金鐘又大吃一驚,這才知道李辰安這小子還有這么個身份。 “事實上李春甫在朝中那么多年的經營,他是有許多門生故舊的,比如京兆府的府尹向東向大人!” “這些人,或許在廟堂上站的并不是太高,卻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實力!” “他被任何一方所用,勝利的籌碼總會向用他的那一方偏上一些,而今這微妙的平衡就可能因為他而打破!” “可若是說他和這等大事有關吧……他卻偏偏連個秀才的身份都沒有,實實在在是個廣陵來的小人物!” “一個小人物,原本要攪動這一潭渾水是沒可能的,但他偏偏又攪動了,甚至而今還成為了許多人眼里的焦點。” “莫想那么多,且中秋文會之后,這京都的風云會不會有所變化。” 王正金鐘將長孫驚鴻前后的話結合起來一想,發現了一個問題—— 似乎在長孫驚鴻來,李辰安這小子已然成為了雙方勢力斗爭的一個關鍵人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