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再看看朱允熥,嘆氣笑道,老爺子也是真狠心,這才安生了幾天,又讓你出宮去。上次去一回,回來就瘦了。雖說有人伺候,可外邊再好,哪有宮里好!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嘛!朱允熥笑道,回鄉祭祖,也是歷練。見見龍興之地的風土人情,感念皇爺爺創業艱難。孤小時候,父親他們那一輩皇子回鄉祭祖,都是穿著草鞋,走著去!沿途別說官府接待了,連馬都不讓騎! 外面,忽然傳來老爺子爽朗的聲音。 說得沒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還少了一句話!老爺子從外面進來,在眾人叩拜中,對朱允熥說道,行萬里路,更要閱人無數! 你呀,啥都好,咱對你哪都滿意。就是年歲還小,人情世故,世間風俗還有些欠缺! 朱允熥心里發笑,他其實最不缺的,就是這些。 另外,你方才說到點子上了,要感念咱創業的艱難!老爺子走到搖籃邊,先是對重孫子咧嘴笑笑,然后背著手說道,終歸,你沒吃過苦,沒受過罪。去咱起家的地方看看,走走,聽聽,會大有收獲! 說著,搖頭苦笑下,當年咱讓皇子們穿著草鞋回向祭祖,可是他們呢,回來之后,撂下爪子就忘了。腳上的泡還沒好呢,就他娘的忘了疼了。回來之后,一問三不知! 孫兒謹記皇爺爺教誨,更不會辜負皇爺爺一片苦心。 回鄉祭祖,大概就是這時代,朱家特有的憶苦思甜。兒孫們知道老一代人的辛苦,才能謹慎持家。 孫兒回中都祭祖,還要代皇爺爺賞賜當年有功將士的后人,巡查安置老兵的軍屯,視察田畝水利等事! 中都鳳陽,在大明帝國中舉足輕重。 大多數跟隨老爺子起家的勛貴們,都是那地方的人。建國之后,更是封了無數勛田在那邊。但勛貴們無法無天,常欺壓百姓,侵占良田走私私鹽等。 老爺子之所以對那些功臣們大殺特殺,其實也是被這些人不知好歹給氣到了。 恩,慢慢來,慢慢看! 老爺子又逗弄下六斤,看似無意的說道,回來時候,若不急,可走水路,去淮安看看! 朱允熥想了片刻,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