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氣氛完全不同于往日。往日皇太孫對諸臣工,溫言有加態度和煦。可是今天,卻始終眼簾低垂,神色冷淡。再加上近日,戶部侍郎趙勉的事,群臣也不免心中揣揣。 還有事嗎?寶座上朱允熥一言不發,聽了六部奏陳之后,淡淡的開口說道,若無事就退朝吧,如今又快入冬,入冬快過年。爾等仍需盡心任事,萬不可大意。 刑部所奏,問斬之名單。稍慢實行,再甄別一番,真是大奸大惡之徒,必然要正國法。但是有些可酌情甄免的,與其他罪囚一道發往高麗屯田! 禮部奏給各藩國回禮的事,在孤看來大可不必太過豐厚。他們孝敬大明,是孝心。大明于各藩國猶如父母,兒子孝順父母不是天經地義嗎?再說,父母不給兒女厚賜,兒女就可以不孝順了嗎?何必還要厚厚的賞賜他們,以示天朝威儀? 威儀是打出來的,不是賞出來的,前朝大宋危如卵石之際,可見這些藩國進貢來朝? 除卻給予吐蕃的修廟銀,賞賜大喇嘛土王的絲綢棉布等,其余藩國,一律減免回賜。 今年北方無戰事,倭寇也沒鬧什么風浪,大家踏踏實實的過一個太平年。千萬別松懈,再鬧出些事來。不然,你們也好,孤也罷,臉上都不好看! 說完,朱允熥疲憊的揉揉太陽穴。 別的事還好,給藩國回禮的事,提起來他就生氣。別人不過是送了點芝麻,朝臣們卻說什么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要重重百倍回禮,恨不得給人送回去一車西瓜。 臣子之中,禮部尚書動動嘴唇,想說些什么,最終還是識趣的咽下去。 東宮這位和老皇爺一個秉性,拿人家的天經地義,給人家的不過是仨瓜倆棗。 退朝吧!朱允熥揮手。 殿中臣子們紛紛起身,但就在他們還沒叩首請辭之時。翰林侍講學士,方孝孺等人卻一掀袍服,肅然跪倒。 臣,有事奏! 朱允熥正要拿奏折的手一頓,放眼望去,方孝孺,黃子澄,齊泰,國子監祭酒等人跪了一片。 說! 方孝孺直對朱允熥的目光,殿下,臣請奏,緩開武學! 就知道這些書生,會有這么一出! 越是中直的人,有時候越是迂腐頑固,甚至不講道理。 為何?朱允熥耐著性子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