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長寧縣崔氏夫婦,生性忠厚老實,從不曾與人結怨,崔老爹是石匠出身,在當地頗有些名聲。 夫婦倆原有三個兒子,兩個投軍從戎,戰死疆場,一個年方十四,病夭而亡,留下兩老,相依為命,正是麻繩盡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十八年前,崔老爹外出做工歸來,回家的路上碰見一名三歲稚童,餓得昏死在地,奄奄一息。 崔老爹于心不忍,于是將他帶回了家,因問不出家庭情況,恰巧又經歷喪子之痛,夫妻倆一合計,索性將他收為養子,取名繼宗,小名四郎。 起初,這崔四郎倒也懂事,對養父母的話是言聽計從,無不尊敬,崔老爹亦是待他視如己出,甚至不惜自己苦一點,也要供他上學習文斷字。 兩夫妻都認為,這是上天知道他們命苦,折了三子,所以專程賜下一個孩子給自己養老送終。 為此都盼望著他能有出息,一生心血盡皆傾注其上,比起當年對待親生兒子,尚要好上不少。 兩老歡歡喜喜,都覺得是撿到了寶,這個養子收養對了,可是誰也不曾想到,十八歲這年,崔四郎一場大病,醒來之后,就宛如變了一個人。 不認父母,不敬長輩,吃喝嫖賭樣樣俱全,終日跟著縣里的潑皮無賴廝混,最終淪為興隆賭坊的頭號打手,欺行霸市,打架傷人,無惡不作。 最關鍵的是,本地知縣是個大貪官,與興隆賭坊狼狽為奸,對他們的所做所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銀子到位,顛倒黑白,可謂行家里手。 崔四郎是賭坊打手,同時也是賭坊老手,將家里的家底敗得一干二凈不說,前一段時間,更是縱容要債的上門將養父活活打死,養母崔劉氏氣之不過,托人寫了訴狀告官,結果卻被賭坊用銀子擺平,人家不僅沒事,自己反被打斷了雙腿。 之所以打斷雙腿,就是因為她揚言要上州府去告,州府不管便上京城去告,因此惹惱了那知縣吳良,賭坊的人為了討好縣官,這才下了重手。 而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情況。 那就是崔老爹死后,怨氣難平,曾到城隍陰司告狀,但陰司卻以不能干予陽間之事為由拒絕。 規矩如此,這原也沒什么,但怪就怪在陰司審判,給崔老爹羅列出了一系列罪名,將其打入地獄受苦,不得輪回。 也許是夫妻之間心有感應,崔老娘每每夢見丈夫在地獄受刑,悲痛無比,故此才有了她開頭那一幕,一告子不孝,二告狗官惡,三告城隍庸。 長寧縣天高皇帝遠,又攤上這么個知縣,百姓們有冤不敢訴,有屈不敢申,沒有說理的地方,只得謹小慎微過日子,遇事自掃門前雪。 通過目通心通,李敬道從那崔四郎和崔家老娘身上弄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件不孝案,牽扯到的不僅僅是人世官司,更有城隍陰司,關系復雜,茲事體大,不管從哪一方面考慮,李敬道都覺得有必要管上一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