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是如此說,但是太子近來并不如何關心所謂的朝政。 到底滇南亂了一事,太過重大,這擱置了許久的朝會才再一次召開。 在此之前,文淵閣這邊也大致地討論了一番,只是沒有拿出什么統一的意見。 有說眼下滇南緊急,大榮那邊可以先緩一緩,先調派宸王去往滇南。 當即便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如今的大榮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剛剛即位的六皇子野心勃勃,分明意圖染指大啟江山。 雙方交戰這么久,每一個舉動都有可能改變戰局,臨陣換將,實為大忌。 又有人提議了幾個目前鎮守各處的將領。 奈何都是做守將還行,卻難當大任。 從前幾個作戰勇猛的將士,在奪嫡斗爭以及后面的異己清剿中都隕落得差不多了。 也不知道是誰先提起,然后朝堂之上便徹底地吵了起來,一個個地說起從前的各大將軍。 這里頭盤根錯節的關系,難免就能牽扯到互相有舊的人身上,你來我往,大家似乎都已經忘了最開始的議題,紛紛互相攻訐起來。 一個說,當初那孟老將軍的事兒,還不是拜你劉侍郎所賜? 一個說,姓孟的是咎由自取,這么多年,一直打壓副將,若非如此,林小將軍,早就能獨當一面了。 一個又說,雖然姬總兵有過錯,但是也不至于流放,甚至被人戕害致死,不然如今也不至于在面臨戰事的時候,朝廷無將可用。 剛開始還只是就幾個已經過世了或者廢了的將軍的事兒爭吵,到后面就變成了對彼此的攻擊。 而坐在最上面的太子臉色則是越來越難看,這些攻訐似乎都是在他們這些朝臣當中,可歸根結底,這些事兒的最終落腳點,還在他這個太子身上。 當初他與蕭既載之間的爭斗,便互相打壓了一批對方陣營里的人,不得不說,在這一方面,蕭既載比他更狠。 且他身為儲君,許多事情做起來不似對方那么無所顧忌。 而后蕭既載的落敗,加上裕豐帝的不能理事,他在巨大的悲痛與得意中,手段更為激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