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專業工具的輔助下,專家很快得出了結論——這是一扇摻雜了魔法礦石的門。 附魔技術雖然傳自上古兩大種族,并在上古時期達到巔峰水平,但真正廣泛應用,卻是在妖精統治時期。 這也正是為什么上古時期的陵墓中,鮮有附魔墓門,而在妖精統治時期的陵墓中,尤其是君主的陵墓,常常會有附魔建筑物的出現。 只不過,這種現象自妖精統治時期結束以后,又再一次回歸到類似上古時期的情況。 不同的是,上古時期是因為技術壟斷的原因,附魔技術并不會被用于陵墓防盜方面,而自混戰時期開始,附魔技術因為各族的亂殺亂伐,而直接導致出現了技術斷層。 真正核心的附魔技術已經遺失,技術的傳授者,妖精族與精靈族也早在上古時期結束之時失蹤,再不見蹤跡。 雖然在這之后,各國君主召集能人異士,不斷研究開發,可惜技術核心已經遺失,想要復原,需要的可不僅僅只是科研與開拓,還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以及能夠將想象實現的強大能力。 因而,自混戰時期往后,再未出現過附魔建筑。 直到杜威大師將古代文字應用于實物之中,方才再現附魔之實物,只不過,他老人家對古代文字的應用剛剛達到初窺門徑的程度,還做不到給大型建筑也附上魔法效果的地步。 想要打開摻雜了附魔石的石門的方法有兩種,其一,調配處擁有腐蝕附魔物品能力的腐蝕液,這種腐蝕液是真實存在的,廣泛應用于鍛造行業。 但是,這種腐蝕液體目前只存在于歷史文獻當中,現在的人,是沒有辦法調配出來的。 其二,就是從外部破壞其構造,硬生生打通一條通道。 這是目前最直觀,也是最可靠的辦法。 但想要從外部破壞石門構造,以此打開一條通道,也不是一件說破壞就能破壞的事情。 如果施加的外力太過強大,直接摧毀了石門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墓室內部的陪葬物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損毀。 雖說絕大多數我需要的物件都屬于十分堅硬的那種,不會輕易被損毀,但那些容易被損毀的東西里,也有并非就一定沒有我需要的,比方說一些有著極高紀念意義的文物,以及一些容易被損毀的歷史文獻。 這其中,要數歷史文獻最為貴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