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是要辦酒席,到時候封幾個紅包,請村里的嬸子幫忙做飯,不用你自己忙這些。” 霍旬和于靜姝畢竟還沒有結婚,上梁的事不好讓于靜姝跟著一起張羅。 他上次帶于靜姝去看玉米地,也是自己去民兵隊長那里領的子彈,回家的時候又是清晨,具體是誰和他一起去了地里,村里人也不清楚。 但上梁不一樣,上梁的時候,無論是幫忙的還是隨禮的,都會留下吃飯,還有不少看熱鬧的孩子,也會在周圍,于靜姝要是這時候充當女主人張羅這些,被村里年紀大的人看見了,沒準私下里還要議論她恨嫁。 這種不利于于靜姝名聲的事,霍旬當然不會讓于靜姝去做。 況且那么做多人的飯,可是個累活兒,請人做飯也不過是多花點錢,霍旬自然就更不可能把擺酒招待賓客的事交給于靜姝了。 于靜姝心想做飯的事自己確實也包攬不了,于是又問道:“那拉梁的人你找好了嗎?需要多少人啊?” “一共要八個人,猴子他們三個、知青院的莘學儒、彭永軍、宋志飛三個,加上老林家的鳳友,已經有七個了,等過幾天再找一個就行了。” 霍旬看于靜姝對這些感興趣,就把鄉下這邊上梁的習俗告訴了她。 諸如房梁上要系紅布、上梁前一天就要擺瓜果祭梁,還要放鞭炮,上梁之后,還要撒一些糖果、瓜子花生一類的東西,圖個吉利等等。 霍旬自己是不怎么信這些的,不過這是鄉下的風俗,避免不了。 就像現在雖然不許封建迷信了,也沒見鄉下哪家人不給祖墳燒紙,過年不祭灶王爺的。 只要別太過鋪張,村里的老風俗,一般是沒人多管的。 “一個紅包要包多少錢啊?”于靜姝雖然了解這個時候的物價,但畢竟還沒有親自操辦過類似的事。 而且原主外婆去世時,因為兒女都不在,喪事也沒有大辦,來參加葬禮的也都是一些年紀很大的老朋友,私底下送的東西也都是有紀念意義的老物件兒,很難衡量價格。 于靜姝估摸著,在鄉下辦個喜事,應該不至于出手那么闊綽。 “三到五塊就行,再多村里反倒容易傳閑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