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欣賞了一下眾人各異的神色,于靜姝就轉頭看向大隊長,問道:“大隊長,咱們利業村往年打柈子,應該是男同志多吧?” 大隊長不明白她這時候問這個干嘛,但還是點了點頭,“沒錯,往年去打柈子的男同志差不多是女同志的三倍,今年也差不多。不過咱們村里的女同志能干,這么些人鋸樹,還跟不上她們劈柴呢!” 于靜姝雖然沒做過家務活,但小時候淘氣,還真在農家樂自己試過劈柴火。 不過她那時候小打小鬧的,劈幾塊就讓長輩拽走了,怎么可能舍得讓她劈一天? 這邊農村劈柴火,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劈來做飯的,一般是在家里自己劈,這種劈法就得把柴火劈得像小孩胳膊那么細,為的是省柴火的同時也容易點燃。 否則那么粗一大根木頭直接續灶坑里,不僅點火費時間,做菜容易糊鍋,等柴火燃盡了,那炕得熱得像烙鐵似的,一家人今天晚上就甭睡覺了。 而第二種情況,則適用于打柈子,這種情況下劈出來的柴火適合燒爐子,如果要做飯,就得自己再劈細一點。 可想而知,第二種劈法,劈出來的柴火還是很粗的。 把一塊圓木劈成這種柴火,只需要五下,先是一劈兩半,然后每一半劈兩下,一共劈出六塊柴火,之后就可以碼在一起,等車拉走了。 與之相比,負責用大鋸鋸木頭的男人,想鋸出一塊圓木,肯定遠遠不止劈五下斧子的時間。 即便男人體力更好,平均三個男人鋸樹,也供不上一個婦女劈柴。 其實大隊長自己說完話之后,也有點反應過來了。 他原本就沒打算答應白秋雨的要求,現在細想想,就更不能答應了。 本來男的鋸樹就供不上女的劈柴,要是再少個大男人鋸樹,多個傷員跟著劈柴,那女社員不就更沒事干了? 就是她白秋雨愿意,村里女社員們還不樂意呢! 大家出來上工是為了掙工分的,打的柈子越少,工分就越少,到了年前的時候,那可就是少分柈子少分錢的事! 真當誰都跟這些知青一樣,偷懶耍滑呢! 大隊長一想到這兩個女知青為了私心,就耽誤大家掙錢,心里就更看不上了。 這可是思想覺悟問題! 白秋雨也想到了這一點,張開嘴剛想說什么,之前在火車上和于靜姝說過話的男知青莘學儒就搶先說道:“我們知青初來乍到,還不了解大隊集體勞動的規矩,依我看,還是聽大隊長安排比較好。要是哪位同志勞動之后,發現了問題,再向大隊長反映也不遲?!? 于靜姝適時接過話茬,“莘知青說得有道理,我剛才聽大隊長的意思,打柈子的時候,女同志們干活快,尚且還有休息的余地。這說明每天能打多少柈子,更多的還是取決于鋸樹的男同志們。要是男同志被調走一個,一天兩天也就算了,一個冬天可得少打不少柈子,這不僅影響工分,也影響咱們大隊的收入。我們是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可不能拖老鄉們的后腿?!? 說到這,于靜姝靦腆地沖大隊長笑了笑,“再說了,本來柈子就供不上大家劈的,要是我也去劈柴火,咱們村里女同志不就更沒辦法發揮實力了嗎?反而是我去把馬喂好了,大家上山下山的時候,還能更輕松點。大隊長,我申請在更適合我的地方發光發熱,要是大家實在不放心,倒不如從村里找一個奶奶嬸子什么的,陪我一塊過夜。” 知青是都要參加勞動,可村里每戶卻只出兩個人,有閑工夫的大嬸可大有人在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