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靜姝其實對書里的內容早滾瓜爛熟了,可原主又沒去過東北,她也不好表現得過于了解東北,于是說道:“我也不知道,汪嬸子應該知道吧!” “走,問問去!” 十分鐘后,汪敏真看著站在鍋臺邊,拎著東西的兩人,臉上閃過一絲無奈。 “下次可別再帶這么些東西了,再這樣我就做兩樣飯,你們自己吃自己的。” 方小檀聽這話,也知道人家不是那種貪東西的人,于是笑嘻嘻地說道:“這是我們那的風俗,第一次上門得拿點見面禮。” 實際上這風俗要說有,哪都有,要說沒有,哪都沒有。 人有時候就是這么奇怪,別人要是主動要東西,他們反而不想給,人家推辭不要,他們卻硬往人手里塞。 方小檀現在就有點這樣。 她在廚房里看了一圈,把煉乳放在碗架子上,轉而提起打柈子的事,“汪嬸子,打柈子是干什么啊?” 汪敏真把切好的芥菜纓兒放在粗陶碗里,又開始切土豆,“打柈子啊,就是上山鋸樹、劈柴火,咱們這管那一截一截的圓木頭,叫柈子。” “這邊樹讓隨便砍?”方小檀有點驚訝。 “那哪能呢?那些能做家具的,松樹、橡樹啥的不能隨便砍,都得批條子的,咱們這燒火用的是不能做家具的黑樺樹和倒木。” “倒木?” “就是枯死的樹,都是松樹,那玩意兒火太大,咱們這做飯用不上,都是給人家廠子里燒鍋爐用的,不過倒木往下挖倒是能挖出來不少樹根。”汪敏真指了指灶坑邊放柴火的一小塊空地,“咱們引火用的明子就是從那樹根上劈下來的。” 汪敏真說的明子就是松明子,松明子富含油脂,是很好的引火物,后世那些喜歡野營的人,去寒冷地帶野營的時候,就會攜帶一小盒細細的松明子。 不過這東西在這時候的東北農村并不稀罕,老林家平時用來點火的明子,一根都有大拇指粗。 “那鋸樹一定很累吧?”方小檀一張臉頓時皺成一團。 她從來沒干過體力活,更別說鋸樹了。 汪敏真抬頭看了她一眼,又看了一眼旁邊臉色毫無變化的于靜姝,心道這倆姑娘還真是挺有意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