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位外國女士是標準的英式發音,于靜姝一聽就知道她是個英國人。 不過一上來就這么熱情,倒是不太符合于靜姝對英國人的印象。 于靜姝點了點頭,斟酌著用英語答了一句“是。” 對方似乎驚訝于于靜姝居然會英國的傳統手工,便多和她聊了幾句。 交談中,于靜姝得知這位女士名叫比阿特麗絲·普雷斯利,是個英國人,現在長期居住在香港,這次似乎是要去北京辦事,所以才乘坐56次列車。 于靜姝其實是對于打聽別人的事沒太大興趣,而且穿越前因為自己從事的行業與時裝有關,經常會和外國人打交道,那些外國人不僅有說英語和法語的,有時候還會有說俄語或者西班牙語的,所以于靜姝見得多了,對外國人其實沒有太多好奇心。 無非是兩只眼睛一張嘴,都是人罷了。 反而是比阿特麗絲在于靜姝過于平常的態度下,有些不適應。 畢竟平時她遇見的那些人,都對她挺好奇的,有時候她走在街上,都被人當成展覽品圍觀。 于靜姝這種正常的反應,在七十年代其實才是相當不正常的。 不過眼下比阿特麗絲可沒空在意于靜姝的平淡的反應,相比之下,她更想知道另一件事。 那就是于靜姝手里的裙子賣不賣。 “這樣問可能不太禮貌,但我實在太喜歡縮褶繡了,不知道您能不能把這件裙子賣給我?” 比阿特麗絲之所以這么激動,是因為英國現在正風靡這種裙子。 但她因為工作關系,長期居住在香港,想找人訂制一件縮褶繡裙子都沒機會。 和普通的衣服不一樣,縮褶繡的工期相當長,而且供不應求,像于靜姝這種水平的“手藝人”更是難得,有時候即便幸運地搶到了名額,往往也是今年訂制,半年多甚至一年后才能收到貨。 比阿特麗絲對國內的情況有些了解,知道這里會這門手藝的人不多,而且不能隨便向別人兜售商品,所以才想抓住機會,讓于靜姝單獨為她和女兒制作兩件縮褶繡連衣裙。 于靜姝愣了半晌,才忽然想起一件事。 七十年代,好像正是國外風靡縮褶繡的時候。 這時候即便是一件最簡潔的縮褶繡連衣裙,價格也絕對不會低。 因為縮褶繡,本身是起源于十五世紀的貴族服裝工藝,制作完全依賴手工,根本不是普通家庭消費得起的東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