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運轉-《我什么沒干過》
第(1/3)頁
這一次站出來的人,乃是太倉劉家的家主。
太倉劉家乃是東南最大的絲綢紡織商人,這一次看到了海貿的前景,同樣擴大了生產規模,也被勞動力不足所困擾。
“李尚書,劉公公,假如朝廷允許遷移陜西人口充實東南的話,我東南各界愿意鼎力相助。遷移的費用由我們承擔,保證一路上分毫不差地把人轉移過來。另外,組織遷移的交通我們也可以自行安排,保證不耗費朝廷絲毫。另外我東南還可以組織一批糧食,運送到陜西,幫助緩解那邊的災情。”
李思誠微微瞇起眼睛,審慎地問道:“劉老先生,您可知,這樣的人口遷移,耗費幾許?一個不慎,就可能釀成大禍啊。”
自古以來,有組織的人口遷移都是一項無比艱難的工程。
那么多人的轉移,路上的消耗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這又不同于西方殖民者的黑奴貿易,只要把人運過去,路上哪怕損失一半都有的賺。
這樣的平民遷移,政府必須完全地負起責任來。傷亡比例一旦過高的話,那絕對會釀成民變,遭遇外界的口誅筆伐。
然而說起這個,劉家家主卻無比的自信。
“這個但請大人放心。我東南各界竭誠歡迎陜西百姓遷移過來,是因為生產、貿易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對于我們來說,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寶貴的財富。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更不會耽擱了自家的生意。由我們來做,其實遠比朝廷組織會更加的有效而嚴謹。”
李思誠其實已經被說動了,但這么大的事,顯然不是他能夠做主的。
“各位,你們的心意,本官已經了解了。不過這件事本官要上承給陛下和信王殿下,由朝廷做主才行。”
大家伙十分的滿意。
他們今日說起這事,主要就是為了通過李思誠的嘴,把他們的想法在朝中散播開來罷了。
李思誠和劉若愚也沒有耽擱,回去之后,果然如實地把東南各界的想法傳遞去了京城。
同時,孟南貞也寫了一封詳實的戰略策劃,送到了信王面前。
天啟和信王早已被陜西的災情折磨的夠嗆,一直都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孟南貞不知道的是,其實此時陜北當地,已經有了民亂的苗頭了。
不時地有亂民沖擊官衙,打死打傷朝廷命官多人。
不過此時的民亂還處于流民的自發行為階段,并沒有組織性。
一直到天啟七年的三月份,澄城饑民王二聚集數百個無法活命的農民打死知縣開始,轟轟烈烈的明末農民起義才會到來。
現在他呈遞給天啟和信王的奏折,提出了一種切實有效的救災方法,著實打動了兩位大佬。
隨后天啟、信王緊急和內閣進行了磋商,研究了這個辦法的利弊。
最終確定,雖然這個辦法會造成陜西一地的空虛。可是相比于隨時會爆發的民亂,如今也只能這么做了。
隨后,信王以監國的名義下達了命令,并且責成陜西、河南、湖北、江西、南直隸各地官府,全力配合災民的轉移。
拿到朝廷的命令,東南各界欣喜若狂。
孟南貞實在走不開,只好拜托劉若愚全權負責此事。
劉若愚心懷忠義,為人正直,并沒有避讓,而是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正月初三,東南的各界組織了第一批的救災物資,在劉若愚的率領下,浩浩湯湯地奔赴了陜西。
這批救災物資,包括七十五萬兩白銀,一百萬石大米,十萬匹棉布,算是從陜西遷移人口的報酬。
這些物資足足占用了三百多條各種型號的船只,一路逆長江而上,經由漢水到達襄陽,再從陸路進入陜西。
而早在東南的救災隊伍出發之前,孫承宗已然從北京出發,輕車簡從趕到了陜西。
孟南貞對于明末的官場實在是不放心,生怕這些救災物資運送過去之后,被陜西官場上下其手給吞沒了。
于是懇請了信王,促使孫承宗復出,擔任了陜甘總督,全權負責西北的賑災事宜。
孫承宗可是官場的一尊大佛,到了陜西之后,立刻雷厲風行地運作起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克什克腾旗|
固阳县|
龙门县|
黎川县|
长治县|
望城县|
井陉县|
胶南市|
桃源县|
繁峙县|
柘城县|
安国市|
淳安县|
岳池县|
区。|
维西|
大城县|
于都县|
浦北县|
万山特区|
枝江市|
镇原县|
湾仔区|
建德市|
鄂伦春自治旗|
沙雅县|
那坡县|
溆浦县|
石家庄市|
华亭县|
崇左市|
陆川县|
长治市|
大方县|
当涂县|
株洲县|
方山县|
加查县|
福鼎市|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