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六十七章 “二娘!” “二娘且等一等!” 宗室們接連起身, 一疊聲相喚,但太平已走出房門,平靜隨前來傳召的小宮人一同離去。 洛陽的暖風翻飛著她的衣袍與裙擺,明明是能養出盛世牡丹的東都城, 他們卻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涼。 ——此去宮門, 兇多吉少。 【而我們的太平公主呢, 也借助李顯的東風, 自此青云而上, 痛快施展自己的政治野心。】 【而她所生的孩子們,也子以母貴,全部享受實戶邑。】 【當然, 這不是最出格的。】 【最出格的,是她位比親王,開府治事, 配給衛士, 僭擬宮禁之制1。】 天幕之上,太平公主府已不是舊日光景,車水馬龍在其次, 真正讓這座公主府聞名后世的, 是它那近乎與宮禁一樣的往來巡邏的衛士與哨所。 天下為之沸騰—— “這是僭越!” “一個公主罷了, 怎能有如此之大的排場?” “這是哪是親王的排場,皇太子也沒這般氣派吧?” · 李顯不以為意。 妹妹逼宮勤王才有他的萬里江山,他給妹妹一些官職奉養甚至衛士來拱衛妹妹有什么大不了的? “荒唐。” 韋香兒冷笑, “三郎如此,是要二娘再行兵變之舉么?” ——這些兵力足以威脅皇權,讓李顯成為下一個無奈退位的圣人。 李顯撓了撓頭,“可是我的皇位是妹妹替我掙來的——” “她替你掙來的?” 韋香兒恨鐵不成鋼, “圣人已立你為皇太子,朝臣之心更是在李唐而非武周!” “三郎什么都不需要做,只待圣人百年,三郎便是天下之主。” “可這次兵變,旁人是擁立之功,三郎卻背上不孝罵名。” “兵變若成,從龍之功不得不封。” “封小顯涼薄,封大便是威脅皇權,左右皆不對,里外不是人。” “倒不如什么都不做,靜等圣人囑托。” “圣人年事已高,還能活上幾日?” “待圣人崩逝,三郎一樣是名正言順的天子,豈不比白白擔了謀逆逼母的罪名強?” 李顯微微一怔。 ——好像是這個道理。 “你的話倒也不錯。” 李顯想了想,但還是搖了搖頭,“但二娘也是為了我好,所以才劍走偏鋒逼宮的,我不能剛坐穩皇位,便過河拆橋不給她封賞。” “二娘為你?” 韋香兒輕嗤,“她是為了她的相好,她的從龍之功,她不再被人拿捏作踐!” “二娘如此精明,才不會為了你這個兄長便鋌而走險。” 這話刺耳得很,李顯皺了皺眉,“韋娘,你怎能如此說二娘?” “二娘待我一片赤誠,你不能這般詆毀她。” · “這般奢靡氣派,不知要受世人多少詆毀污蔑。” 李旦輕搖頭,“三兄一片好心,只怕他的好心會成為別人攻擊二娘的把柄。” · 武曌挑眉輕笑,“愚不可及。” ——她這個好兒子的江山,怕是坐不久。 權力是猛虎,會侵蝕人心腐蝕人性。 二娘一旦權傾天下,又怎會甘于忍下? 這個李顯一手冊封的鎮國太平公主,終有一日會顛覆李顯的江山萬里。 上官婉兒余光瞄一眼武曌臉色,又飛快收回視線。 但這短短的一眼,也足以讓她知道圣人心思,李顯皇位不穩,而二娘,則是推翻他王朝的一把利劍,但看圣人心情,似乎頗為滿意二娘的所作所為。 ——圣人看重的從來不是某個兒子或者某個女兒,圣人看重的,是能力,是野心,是能否穩坐九州之主。 漢朝呂雉的例子擺在那,圣人斷然不會讓自己做第二個呂雉。 所以她冷眼旁觀,看兒子與侄子們斗得你死我活,再看兒子們與女兒的刀劍相向,她養蠱似的看著這些人,看究竟誰能勝出,誰將替她穩固河山,讓她永享祭祀朝拜。 · “姑母選三郎選對了。” 武三思不情不愿道,“選三郎,姑母能永享祭祀朝拜,而武家也能平穩落地,不會被新朝天子清算。” “至于二娘四郎,更是三郎的弟弟與妹妹,三郎自然不會虧待于他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