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話說完。 隨著皇上行色匆匆,快步離去。 而王皇后與眾妃嬪雖一言不發,心中卻翻起了驚天巨浪,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 嚇壞了! 片刻后。 隨著王皇后俏臉上露出了幾分喜色, 低下了頭。 在心中暗自竊喜。 而王恭妃,鄭淑儀卻面色大變。 這幾位都是在宮中有地位,有勢力的高等妃嬪,可不是那些沒見識的婦人,自然明白萬歲爺這幾句輕描淡寫的話。 對這后宮和大明朝野意味著什么。 太后遇刺。 皇上震怒。 終于引發了一些列不可預測的后果,便好似真龍天子的逆鱗被冒犯了,紅了眼的皇帝不再考慮后果。 他竟然要給沈烈賜爵! 這讓心中各自打著如意算盤的妃嬪們如何不驚? 說起來。 給外姓武將賜爵這種事,在大明開國之初十分尋常,可如今到了這萬歷年間,那便非同小可了。 依照大明祖制,非戰功不得封爵! 重軍功…… 此乃大明立國之本。 所以哪怕是那些權傾朝野的人物,如張居正……他也是沒有封爵的,文官里封爵的是極少數。 比如。 以文官的身份平定了寧王之亂的王陽明,他便因戰功封了個伯爵,這算是文官里的異類了。 而至于武將…… 能不能封爵也很難說。 開國時候容易,到了如今這個年月,武將想封爵基本上是奢望了,尤其是武宗朝之后。 天下文官被英明神武的武宗嚇壞了,便在武宗皇帝死后,開始瘋狂的對武勛們反攻倒算。 開始…… 奪軍權。 到了這萬歷十一年。 文官對武將的打壓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而除了皇親國戚,皇子皇孫們之外,在文官集團的干涉之下,外姓武將能取得爵位之人…… 少之又少! 就連坐鎮遼東,執掌威武遼軍,為大明立下無數功勛的遼東無冕之王李成梁,也只是勉強封了個寧遠伯。 這已經是萬歷年間爵位最高的武將了,而大明戰神戚繼光,在文官集團的瘋狂攻訐之下。 一代軍神。 干脆連個爵位都沒混上。 就離譜! 而那封了寧遠伯的李成梁,自然成了眾矢之的,成了文官集團瘋狂攻訐的目標,大事小事,動不動便群起而攻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