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秋節(jié)過去了,兩京的百姓都發(fā)現(xiàn)雖然糧價比往年貴了許多,但是菜價卻便宜了一大截……這主要是因為鐵路修建成功,能夠從幾百里外調(diào)運蔬菜,當?shù)剞r(nóng)戶也把農(nóng)田改種蔬菜,收入提升了一大截不止,還能保障京城的菜籃子,實在是一舉兩得。 除了菜價,肉價也便宜了,尤其是上好的牛羊肉,簡直便宜得一塌糊涂,哪怕最窮的人家,也能買得起羊骨熬湯,或者買一大塊羊油,炒麻豆腐吃。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便宜,整個糧價暴漲,產(chǎn)糧國拼命向大宋輸送糧食,而他們只能得到一張銀行的存單,或者是一堆花花綠綠的鈔票——正是王寧安增發(fā)的貨幣。 至于像遼國一樣,需要購買糧食的國家可就慘了,他們的鈔票是沒有人承認的,必須拿出真金白銀來換取,屈指算起來,糧價暴漲三倍之后,遼國就算拿出全部財政收入,也付不起這筆錢。 沒有糧食,那契丹還有牛羊,吃肉也能填飽肚子啊! 對不起,大宋的商人早就下手了,那些擁有牛羊的貴胄都愿意把牲畜賣給大宋,道理很簡單,大宋愿意出更高的價錢……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天天吃肉者,也不是放牛人! 這是何等的諷刺! 可就是出現(xiàn)了,在契丹為數(shù)不多的城市里,到處都是破衣爛衫,流浪乞討的人群,每當大戶人家把殘羹冷炙倒出來,就會引來一幫人哄搶,成群結(jié)隊的乞丐就像是蝗蟲一樣,什么都不放過,死掉的貓狗,腐爛的肉,甚至躲在窟窿里的老鼠……全都成了果腹之物……漸漸地,天氣越來越冷,連這些東西也都沒得吃了。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離,他們像祖先那樣,拿起弓箭,利用最簡陋的工具,去狩獵采集,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立國一百多年的契丹,迅速從半文明的狀態(tài),墮落回野蠻! 這不是簡單的滑落,在過去的日子里,契丹仿效中原,建立起一整套的官僚體系,還有龐大的王公貴胄。 這些人的總數(shù)超過了十萬,基本上是三四十個契丹人奉養(yǎng)一個上層,在太平時候,還能勉強維持,可是隨著百姓逃亡,上層就失去了奉養(yǎng)。碩大的頭腦,卻沒有了身軀支持……必須更加依靠大宋的糧食和商品,尤其是糧食。 不管多貴,契丹都要咬牙購買,不然十幾萬軍隊就要崩解。 換言之,為了維持龐大的軍力,又必須加緊搜刮,而搜刮的結(jié)果,就是更多百姓逃亡,還有更多的部落,離心離德…… 龐大的契丹帝國,就像是處在末世的所有帝國一樣,越是掙扎,越是折騰,下場就越凄涼,死得就越慘。 可在這個關頭,又不允許尸位素餐,無所作為……耶律洪基只能將目標瞄準云州……當年的幽州之戰(zhàn)以后,山南七州回歸了大宋,以云州為核心的九州還留在遼國手里,當時負責云州的正是耶律仁先。 這些年過去了,耶律仁先在云州不斷經(jīng)營,居然小有成績,不但人口多,產(chǎn)糧也多,另外還有眾多的牲畜。 加上西夏被滅國,有很多人逃亡到了云州,耶律仁先手上,也有近十萬人馬。 此時的契丹,基本上分成了兩個部分,以耶律洪基為首的游牧帝國,和也耶律仁先為首的半農(nóng)半牧帝國,當然耶律仁先還算忠誠,每年都給皇帝進獻豐厚的貢品,也省得耶律洪基的信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