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查封書院-《大宋將門》
第(2/3)頁
王寧安微微頷首,王珪沒說假話,其實之前他也清楚,東南的均田令,遷居豪強令,都沒有真正落實,只是走形式而已……那些地主大族,象征性拿出一點山坡地,高價出售給百姓,他們不但不賠錢,還撈了一筆。
至于遷豪強令,王寧安要求財產(chǎn)或者土地二者有一樣達到標準,就視作豪強,需要遷居。
可是到了東南,執(zhí)行起來,就變成必須同時具備,而且土地必須是掛在一個人的名下……這樣一來,很多大家族,就把田產(chǎn)記在了族人,甚至家丁的名下,對外糊弄朝廷,而對內(nèi)呢,幾乎沒有改變。
早在幾年前,王寧安就安排他的學(xué)生,還有各種人員,滿世界考察,了解地方的情況,東南的局面他不是不知道,這些人陽奉陰違,避重就輕,把朝廷的好經(jīng)都給念歪了。
只是知道又能怎么樣?
山高皇帝遠,光是派官吏過去,人家有的是本事腐化……如果調(diào)兵,就不得不走運河,全程都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
無可奈何,只能等鐵路修通,到了那時,幾天功夫,北方的大軍的就能開到,有人馬壓著,什么事情都好解決。
王寧安看到了,東南的人也看到了,所以玩命阻止。
“王相公,你冒險過來,不會沒有事情,只是來敘舊吧!說吧,東南的那些人,想要如何交換?”
王珪心中一動,莫非說王寧安撐不住了,愿意講和,這也算是柳暗花明啊!
打起精神,王珪道:“王爺,我看兩淮不能亂了,漕運也不能亂……而鐵路又是王爺堅持修的,朝野都支持,不好改變……不如這樣,把鐵路的股份拿出來,王爺和東南各占一半,也好安他們的心,還能加快修路的速度,實在是一舉兩得,順天應(yīng)人,王爺,你意下如何?”
王珪多盼著王寧安能點頭啊,雖然東南的那幫人很仇視鐵路,但形勢比人強,能爭到一半的股權(quán),完全可以知足了。
可王寧安根本不可能答應(yīng)!
修兩條鐵路,是朝廷發(fā)的債券,用財政收入擔保,使用的技術(shù)人員,來自皇家書院,材料和勞工,有海外的,也有大宋的,有倭國的苦力,也有沿線的百姓。
整個鐵路建設(shè),全都是朝野軍民的付出。
建成之后,鐵路的最大股份,也應(yīng)該是朝廷的,計入戶部的資產(chǎn)……要是像王珪說的那樣,拿出一半的股份,交給東南,那成了什么?侵吞國家財產(chǎn),豈不是比任何中飽私囊,還要過分!
對不起,這種事情,王寧安不會做,他也不能做!
“王相公,你還有什么要說的?”
王珪的心就是一寒,好像被掏了一把……雖然膽子不大,但王珪的口才還很不錯。
“王爺,能不能允許老夫,說幾句肺腑之言?”
“講,我洗耳恭聽!”
王珪點頭道:“王爺為了大宋朝廷,為了天下蒼生,有目共睹,可是和世家大族作對,就實在是不智!古往今來,打壓世家的皇帝不在少數(shù),比如漢武帝遷居豪強,比如李唐修《氏族志》,武則天更是夸大科舉錄取人數(shù),提升商人地位,妄圖用寒門取代士族……可結(jié)果又如何呢?王爺熟識典故,不會不明白。一個人不管怎么強,還是斗不過一群人。就拿這段時間來說,先是征地的案子,接著是吏部考察,然后又是漕運,王爺看似處處占了上風(fēng)……但是兩淮已經(jīng)亂了,漕運一時恢復(fù)不了,糧食,食鹽,全都沒法供應(yīng),再過幾個月,京城就要有人挨餓!”
王珪說到激動處,探了探身體,“王爺,斗膽請教,假如真的天下大亂,那時候朝廷為了平息民怨,會怎么辦?”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州市|
岳阳市|
建水县|
高青县|
吉水县|
莱阳市|
南和县|
中超|
临夏市|
渝中区|
密云县|
嘉定区|
东辽县|
高邑县|
千阳县|
丰台区|
彰武县|
石门县|
石林|
泰和县|
呈贡县|
武乡县|
赣州市|
宣汉县|
黄大仙区|
年辖:市辖区|
扶沟县|
连云港市|
文水县|
景德镇市|
兴安县|
特克斯县|
阿城市|
崇仁县|
甘孜县|
永兴县|
来安县|
泗洪县|
体育|
连南|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