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文彥博的挑釁-《大宋將門》
第(2/3)頁
在兩個月前,文彥博就親自趕了過來,督收棉花,轉(zhuǎn)賣給工廠,協(xié)調(diào)各方,尤其是調(diào)節(jié)紡織機器,培養(yǎng)工人……大約在20天之前,濟州一共3座棉紡工廠運作起來。
蒸汽機驅(qū)動,機器運轉(zhuǎn)起來,錠子飛速轉(zhuǎn)動,眼看著棉線就紡出來了,然后從棉線變成棉紗,布匹就跟流水似的,嘩嘩流淌……
文彥博看得都目瞪口呆,驚得眼珠子溜圓兒!
老文什么都見過,就是沒見過工廠機器的威力。
他粗略估算了一下,三座工廠,每個月開足馬力,晝夜不停織布,每個月能織出18萬匹,到年底就是54萬匹,比起預(yù)估的還要多4萬匹!
天竺那邊的訂單算是夠用了……文彥博抓住胡須,微微思索,織出了這么多棉紗,下一步還要擴大規(guī)模,另外呢,還要增加染坊……對了,關(guān)口還是棉花要夠用……明年要全面改種棉花,要力推下去,整個京東路,都要種植棉花。
還有,應(yīng)該向西京銀行借款,肥水不流外人田,有錢大家一起賺……不得不說,文彥博觀察了王寧安這么久,算是把他的那點本事都學(xué)來了,連用金融扶持產(chǎn)業(yè)都會玩了,試問,王寧安還剩下什么了不起的本事?
兒子說得對,就應(yīng)該讓天下人看看,尤其是讓皇帝看看,我文彥博的本事!
……
老文信心滿滿,把王寧安和趙曙接到了濟州,因為是微服而來,也就沒有那么多的禮數(shù),趙曙歇了半天,就迫不及待到了棉紡工廠。
離著廠區(qū)老遠,就看到了濃煙滾滾,嗆得人直咳嗽。
沒法子,蒸汽時代就是如此,要用蒸汽機,不燒煤是不成的。
文彥博還饒有興趣,告訴趙曙,他們的工廠運轉(zhuǎn)起來,每個月要消耗50萬擔(dān)煤炭,這些煤炭都是從兗州煤礦運過來的。
光是煤炭一項,一年之內(nèi),就能給朝廷增加15萬貫的稅收,地方還能分到3萬貫過路費,另外又增加了2000煤礦工人。
文彥博是眉飛色舞,夸夸其談,還不時沖著王寧安呲牙一笑,那意思分明再說,小子,服氣了吧,知道老夫的厲害吧!
還真別說,文彥博能把棉紡工廠弄得這個程度,真是令王寧安大開眼界,他的確有些佩服老文了,是真的有能力。
趙曙欣欣然,參觀了紡織棉紗的車間。
當(dāng)看到棉紗不斷流出,趙曙也是驚喜不已。
“師父,只怕這個工廠比上千織工還要厲害啊!”
“嗯!”王寧安點頭,“據(jù)臣所知,一個上千人的作坊,靠著收工織布,一年下來,最多也就織八千匹!”
趙曙大驚,“這么算下來,平均一個織工,一年才能織出來8匹布?那可是夠辛苦的。”
“可不是!”
文彥博把話接過來,“陛下,一個熟練的織工,一天織六個時辰,也僅僅是三尺布啊,一年下來,累死累活,也織不到10匹布……我們賣給海外,一匹布在15貫到18貫之間,因為是黃金白銀結(jié)算,還能占一點便宜,但是也不到20貫,其中光是織工的薪水就有4貫錢,原料至少2貫,印染1貫,給朝廷納稅4貫,扣除運費、織機、雜項……傳統(tǒng)的收工作坊,一匹布的利潤,只有3貫,如果是賣給大宋境內(nèi),只怕連一貫都沒有。”
趙曙聽完,連連點頭,上千織工的規(guī)模,一個作坊算下來,也僅有一兩萬貫的利潤,當(dāng)然這不是個小數(shù)目,但是和想象中,日進斗金,完全不同……實際上多數(shù)的作坊,只有幾十個人,哪怕自家人跟著干活,一年下來,凈賺也不會超過200貫。
“果然是民生艱難,商人也不容易。”趙曙好奇道:“文相公,那改用蒸汽織機呢,能提高多少?”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迈县|
汝州市|
商南县|
波密县|
武功县|
九龙坡区|
广河县|
碌曲县|
华安县|
庆安县|
桦甸市|
夹江县|
林西县|
兴隆县|
武鸣县|
乐安县|
临泽县|
科技|
贵溪市|
罗甸县|
卢氏县|
灌云县|
平山县|
界首市|
大姚县|
清徐县|
江都市|
邹城市|
裕民县|
龙井市|
来安县|
昆山市|
丹阳市|
慈溪市|
明光市|
嵩明县|
广安市|
雷波县|
西林县|
当雄县|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