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彥博向來是個行動派,他權(quán)衡之后,立刻發(fā)動江南的種棉大戶,在濟州和單州種植棉花,另外又責(zé)成他們,籌集一筆資金,購買紡織機器,設(shè)立棉紡工廠,盡快運作起來。 經(jīng)過了大半年的改進,蒸汽機的穩(wěn)定性好了很多,幽州的毛紡工廠已經(jīng)大規(guī)模使用蒸汽機,效果驚人。 紡織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了200倍,使用的工人卻減少了兩成。 當然了,減少的工人并沒有失業(yè),而是轉(zhuǎn)到了別的行業(yè),比如物流和銷售。也有更多的商人前往草原,收購羊毛。 耶律洪基是推行胡化的,他希望能抵抗大宋的文化侵蝕。 但很多東西是積重難返,而且隨著倭國和高麗的大戰(zhàn),契丹也要從大宋購進物資,支持高麗,這樣就需要向大宋出售貨物,換取軍火武器。 契丹還有什么好賣的,最值錢的就是羊毛。 所以整個長城以外,包括云州,再一次開始了養(yǎng)羊的進程,相比當初的幽州,還要迅猛無數(shù)倍。 其中原因不難懂。 因為機器使用,人工成本下來了,利潤上去了,這樣一來,工廠就可以用更高的價格采購原材料,用更低的價格出售商品,甚至還有錢增加工人的薪水……有了利益引誘,契丹各個部落毫無抵抗能力。 他們跟著耶律洪基吃苦也吃夠了,迫切需要出售一切的產(chǎn)品,來換取大宋的奢侈品,滿足生活需要。 蒸汽機帶動了整個幽州的繁榮,僅僅是上半年,就增加了700臺蒸汽機,而訂單更是排到了一年之后。 為了滿足需要,幽州又籌建了兩處機械廠,負責(zé)制造蒸汽機,制造紡織機。 文彥博看到了效果,口水流的老長,他掌控的棉紡工廠就是最早的一批客戶。 他們一共訂購了3000錠子,預(yù)計年底生產(chǎn)出棉布50萬匹,加上東南的產(chǎn)量,就能完成向海外出售100萬匹棉布的目標。 一匹棉布賣到海外,售價8貫到10貫,濟州的棉紡工廠一年產(chǎn)出就是400到500萬貫,按照百分之25交稅,就是一百多萬貫! 如果再加上帶動的其他項目,貢獻稅金能達到200萬貫以上。 一座棉紡工廠,就有這么大的稅收,誰還敢說辦工廠不好! 文彥博是越算計越高興,他估計著兗州那邊,無論如何,也比不過他,到時候就是狠狠一巴掌,扇在王寧安和王安石的臉上,讓二王知道他的厲害,也讓朝廷看看,誰才是真正有本事! …… “我不同意,按照你們的辦法,肯定會輸?shù)模 ? 王旁連連搖頭,“這不是我們的辦法,是王爺,還有王相公,都是這個看法,他們是贊同的分地的。” “我不反對分地,但是不能按照你們的辦法分!”呂巖堅決反對。 蘇轍眉頭深鎖,“呂兄,說說原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