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大宋將門》
第(1/3)頁
文彥博發出了他的疑問,王安石突然萬分感慨,如果沒有這一次的民間之行,沒有接觸過那么多的百姓,他也會發出和文彥博一樣的問題。
而事實上,在推行青苗法,推行方田均稅法等等法令的時候,王安石也困惑過。
為什么朝廷好好的法令,到了地方就走樣了,民間那么多的反彈之聲,到底是從哪里冒出來的,為什么會這樣……
王安石這次就是帶著滿肚子的疑問,到民間來尋找答案。
他在兗州的這段時間,走訪了城市,看了礦區,住在農家,又目睹了孔家的種種作為……直到今日,王安石敢說,他終于找到了一些答案,或許不全面,但至少足以解決心中的疑惑了。
“文相公,百姓沒有種過棉花,無論怎么說,他們都不會貿然改變的,任何人都有固執的習慣,而世代耕田的農民,尤其如此!”
“我想到了,所以我才會從江南請來棉農,指導他們種植棉花!”
“可這些棉農不便宜啊!”王安石一句話堵住了文彥博,“棉農提供指導,百姓要出一筆錢,他們不種糧食了,外購的糧食肯定比自產的要貴,又是一筆錢,棉花種出來,誰收購,要去哪里賣,又是一個難題。此外,還有朝廷的賦稅,以往田賦可以用糧食繳納,現在改成棉花,朝廷要不要……文相公,每一個環節,都會扒老百姓一層皮,看起來種棉花產量收益比種田高,但實際上,老百姓根本拿不到,沒準他們會過得更慘!”
“吸!”
文彥博臉色狂變,他不是不通實務的書呆子,王安石所言,當然有道理,只是在文彥博眼里,并沒有把老百姓當回事!
“介甫,你說的這些老夫都知道,總歸有辦法解決的。改種棉花之后,朝廷稅收增加,外銷棉布也增加,有了錢,可以采購海外的糧食,也可以減輕稅賦嗎……老百姓苦一苦,也就過去了,你也身為宰執,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個道理你不會不明白?而且發展工商,提升產業,這也是政事堂的意思,西涼王也是這個主張……介甫,你也極力推崇變法的人,怎么會一反常態呢?”
“文相公,我承認,王某是變了很多,但是請文相公相信,我依舊支持變法,只是變法不能那么粗糙!”
王安石沉吟道:“文相公方才所說,是有道理的,但是這個道理你沒法和百姓講!他們是苦一年,兩年,還是三年五載?這些佃農百姓,原本就掙扎著溫飽線,甚至是死亡線上,一年如果少一兩百斤糧食,很有可能就餓死一個孩子!你所謂的受苦,落到百姓身上,就是滅頂之災,就是家破人亡。這時候你和百姓講什么,都是多余的,他們根本聽不進去,也不可能聽得進去!我們腳下是什么地方?有泰山,有水泊,有海盜,還有漕運,這里面都藏著無數的賊人,老百姓活不下去,就會投靠他們,落草為寇。然后就是遍地烽火,你所說增加的那點收入,很可能都要用到平叛上面,得不償失啊!”
“過了!”
文彥博大怒,他猛地一揮手,打斷了王安石的話。
老文實在是聽不下去,你是皇帝的老丈人不假,名滿天下也不假,可你現在是布衣之身,老夫才是堂堂宰相!
什么是為國為民,就憑你也敢教訓老夫!
真是豈有此理!
“王介甫,朝廷大政,不是你一個在野之人能置喙的!老夫要怎么辦,上有圣人,有政事堂,難道這么多人,還不如你高明嗎?”文彥博疾言厲色,咬著牙警告道:“王安石,你最好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進退,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這一次誤把你抓進來,是老夫的錯,但是你要以為老夫就怕了你,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王安石同樣不是好脾氣,他呵呵冷笑,“文相公,不需要你怕我,你也不用怕我,王某只是講一個道理,你該怕的是理!”
“我怕個球!”
文彥博切齒道:“老夫是為國理財,放到哪里,都說得過去,有本事就去圣人面前打官司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洪洞县|
济源市|
天峻县|
兴安盟|
南漳县|
石城县|
东阳市|
张家川|
延安市|
伊宁市|
闻喜县|
隆子县|
临武县|
阳西县|
巍山|
铜山县|
伊通|
安宁市|
余江县|
澄迈县|
德州市|
中卫市|
绥滨县|
南丹县|
澄城县|
宜兴市|
海林市|
什邡市|
拉萨市|
云林县|
秀山|
延长县|
交口县|
武山县|
城市|
广平县|
壤塘县|
西乡县|
榕江县|
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