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批老兵已經交給了文彥博,另外交易中心,在三個月之內,已經征收了20萬貫賦稅,王寧安留下一半養兵,另一半派人送去京城,轉入戶部專款,用來撫恤陣亡將士。 別看只有10萬貫,看起來杯水車薪,但是由于絲綢之路開通之后,稅收是穩定來源,而且會越來越多。 撫恤陣亡將士家屬,也不能一次就把錢都給了,要分成幾年,循序漸進,保證家中穩定供應,這才是正辦。 而且除了拿錢之外,王寧安已經規劃出100萬畝草場,凡是陣亡將士家屬,如果過不下去,可以到蘭州,領500畝牧場,開始新的生活。 受傷的老兵,也可以就地安置,根據功勞大小,最多能分到5000畝。 另外王寧安還在積極圈地,準備把橫山以北,黃河上游的土地全數征收上來,然后分給有功將士。 這些土地雖然原則上落到了大宋的手里,但是真正掌控土地的還是當地的一些部族,有黨項人,有羌人,還有吐蕃人。 從他們手里征地,絕不是簡單的事,不殺一個血流成河,是根本別想! 很多人是不滿王寧安的作法,已經拿到手的土地,何必再去折騰,弄得誰都不安寧,撫恤陣亡將士,可以另外想辦法,不能亂來。 持這種看法的人,是典型的書生之見,偏偏這些書生卻能左右朝廷,結果委屈了武人,寒了將士的心,戰斗力難免衰減……哪怕是強漢盛唐,讓文人主政,對外也鮮有大勝。 好在趙禎已經深受王寧安影響,把整個問題看得很清楚。 500畝牧場,不算很多,但是足夠一家人過舒舒服服的日子。 當兵為了什么? 不就是為了吃皇糧,為了給家里博一個富貴,讓子孫后代能過上好日子嗎! 死一個兵,撫恤十貫二十貫,甚至不給錢,家里頭也未必如何,很多人都會摸摸鼻子認了。朝廷也不用增加負擔,看起來是不錯。 但是這么干了,后果卻是災難性的,你把士兵的命不當回事,所有人都瞧不起武夫,軍中自然吸收不了好漢子,只能弄一幫罪犯充數,這幫人進入軍中,又會敗壞軍紀,腐蝕戰斗力。 結果就是空有百萬大軍,卻要到處送歲幣,買平安! 丟不丟人啊! 換一個思路呢? 每一個死亡的將士,都能拿到500畝草場,如果立了功,能分到更多……這些土地財產,可以讓一家人過安穩的日子,哪怕他死了,也不用擔心了。 這樣一來,每個士兵就會奮勇作戰,不顧生死。 普通的百姓也會把投軍當成出路,吸引更多的良家子,好漢子進入軍中,努力訓練,戰斗力自然提升,再對上其他的異族,當然是無往不利。 征地,厚賜! 暫時的確有些麻煩,會帶來很多爭議,甚至會出現沖突戰亂。 但是從長遠來講,對大宋非常有利。 不但是王寧安,就連趙曙都在給父皇的奏疏當中,把自己觀察到的,想到的,寫的一清二楚。 朝中的雜音,干擾不了西北的大政。 王寧安放手施為,照這樣計算,等到明年,把涼州拿下來,他手上的牧場,就足夠分給所有陣亡將士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