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69章 川兵北上-《大宋將門》


    第(1/3)頁

    一條直道,帶來的變化,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巴蜀休養生息幾十年,物阜民豐,隨著交子危機化解,最大的貨幣短缺的問題也解決了,簡直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一飛沖天。

    西北市面上,原本只有兩三成的巴蜀貨物,瞬間豐富起來。

    百萬蜀錦,不但京城和京兆府選購的百姓眾多,就連許多西域商人也都趕來了。

    這幫人和大宋的商人不同,一個個都捧著真金白銀,直接掃貨,連看都不看,那個瘋狂的勁兒,簡直讓人目瞪口呆。

    除了蜀錦之外,還有漆器、竹器、陶器、桐油、豬鬃刷子、井鹽、臘肉、茶葉、巴蜀的藥材……另外前幾年王寧安打通了巴蜀和大理的商路,按照常識,大理走東南的海路,速度不慢,而且運量大,運費低。

    但是別忘了,大理國不臨海,出貨必須經過交趾,這兩國之間,矛盾不小,動不動交趾就會扣押大理的貨物,弄得大理國非常郁悶。

    走巴蜀雖然道路艱難,但是好在直接進入大宋腹地,沒有刁難。

    因此大理的商人也把他們的牲畜,銅礦,木材,孔雀翎,犀角等貨物販運到益州,再通過直道,運到京兆府。

    有了大理的銅錠之后,益州,京兆府,川南一共增設了三個錢監,就地鑄造銅錢。

    雖然交子大行其道,但是還要有金屬貨幣作為支撐,至少起到一個定心丸的作用。直接的后果就是吐蕃,青唐的部落,也開始接受交子,他們驅趕著牛羊,拿著毛氈,工藝品,寶石,來到益州等地,換成絲綢井鹽,周而復始。

    說到了這里,其實整個西部的商路全都通了。

    蜀地作為西部最大的市場和最大的生產基地,在這一輪的大發展之中,獲益最大。

    所以京兆府,洛陽等地,全都充斥著喜笑顏開的巴蜀商人。

    蘇洵和蘇軾父子,還有陳希亮等在京巴蜀官員,紛紛前來觀看,共襄盛舉。另外大儒王方,也攜帶著不少弟子出川,要進京游學,尋找機會,增加見聞。

    雙方在京兆府碰面,一見面之后,便高談闊論,歡欣鼓舞。

    “這條路修得好啊,從益州出川,往常最少要走兩個月,如今快馬加鞭,半個月之內,就能趕到京城……想想咱們當初,為了出川求學,要走水路,坐船搖晃的,腸子都要吐出來了。”王方笑呵呵道:“老泉兄,公弼兄,或許你們還不知道,近兩年種桑養蠶的人越來越多,少者四五百畝,多者幾千畝,甚至有上萬畝的……直道一通,絲綢之路再打通,只怕種桑樹的還要翻倍,蜀地算是繁榮起來了。”

    陳希亮有些擔憂,忍不住道:“要是人人都種桑養蠶,無人耕種田地,老百姓沒吃的,那該怎么辦?”

    他這話一出,頓時引來了蘇洵的白眼。

    “怎么,老泉兄,莫非我說的有錯?”

    “放在以前當然沒錯,可是如今不一樣了。”蘇洵道:“老夫這幾年可是觀察過了,海外土地肥沃,就拿交趾來說,居然一年三熟,這些年京城漕糧,有三分之一來自交趾,糧食不夠,外調就是了!只要保證糧道安全,沒什么可怕的,”

    “不對勁兒!”

    陳希亮來了倔脾氣,爭辯道:“糧食有了,可兼并土地,百姓無田,淪為流民,一樣要出亂子的。”

    這時候王方卻捻著胡須,搖頭笑道:“公弼兄,這事我們中巖書院早就想過了,還給王相公送了一份調查報告。土地兼并是不得不為,老百姓失去田地,可以進城務工,這條直道兩邊,不都是店鋪倉庫嗎!經貿越是繁榮,需要的人就越多,工作越多,當然了,還會有老百姓無立錐之地,其實大可以讓他們去海外,去西域,那里土地遼闊,人口稀少,可是很缺漢人啊!”

    陳希亮又搖頭道:“不成,還是不成!背井離鄉,親人分別,何其殘忍??!”

    蘇洵呵呵一笑,“公弼啊,話雖如此,可是我問你,陳家那么多孩子,你怎么舍得讓他們四處求學?外出辛苦拼搏?!?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阳县| 漳平市| 禹城市| 汽车| 徐汇区| 桦甸市| 延吉市| 辽阳县| 青河县| 九龙坡区| 天门市| 咸宁市| 苏尼特右旗| 当涂县| 保亭| 南部县| 密山市| 迁西县| 腾冲县| 惠来县| 赤城县| 广西| 信丰县| 岫岩| 庆安县| 德清县| 娄底市| 仁怀市| 拉孜县| 凤城市| 霞浦县| 铜鼓县| 双桥区| 富顺县| 金沙县| 澳门| 萍乡市| 北宁市| 泰州市| 沭阳县|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