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宋的汴京,擁有無數的光環,人口最多,經濟最繁榮,規模最龐大,市容最整齊,文化最興旺,娛樂最豐富……有最良心的下水道,有徹夜不眠的夜生活,一個看門的小官甚至都比蠻夷之地的國王過得舒服。 如此多的美譽,加在汴京,讓這座城市光彩萬丈,光耀千古……只是王寧安很不欣賞汴京,算一算吧,汴京都是什么人撐著? 屈一指的是皇帝和老趙家的宗室,然后是宮里的太監,世襲的勛貴將門,還有滿朝的高官,天下各地的學子,以及號稱幾十萬的禁軍。 這些人加起來,還有他們的家眷,至少占了汴京常住人口的八成。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創造財富! 換句話說,汴京的繁榮完全是建立在吸納整個帝國血液的基礎上,里面的人負責分配財富,消耗財富,卻不生產財富。 汴京就像是一座云端的城市,繁華卻沒有根基,一切都靠著外面供給,卻不創造任何東西。面對鐵蹄踐踏,絲毫沒有戰斗力,天門洞開,城中的天之驕子都變成了野蠻人的奴隸,繁華的圖景被撕得七零八落。 王寧安心中的城市不應該是這樣,一座有生命力的城市先要有產業,有強悍的創造財富的能力,提供優質商品,而不是單純的消耗。 他規劃的滄州,先是捕鯨,這是城市的根基。初期要有2o艘捕鯨船,每一艘按1oo人計算,這兩千人就是滄州的工蜂,負責采集花蜜,提供城市展的動力。 站在一處礁石上面,王寧安頗有種指點江山的感覺。 “這一片就是碼頭,需要立刻平整土地,建設船只??康谋茱L港,還要一個修船的作坊,至于造船,等到招募到工人再說。” 離開碼頭,就是交易市場,捕捉的鯨魚在這里分割銷售。 穿過市場,就是一片作坊,負責腌制鯨肉,熬出鯨油。緊挨著鯨油作坊,就是制作蠟燭和肥皂的區域。 生產出來的東西包裝好之后,就由車隊運走,分銷各地。 整個流程,就是新城市的中軸線,也是財富創造線! 在城區的北部,有辦公的衙門,生產弓弩的軍需作坊,還有縫制衣服鎧甲的工場,以及學堂,醫館,廟宇等等建筑。 城區的南邊,主要是酒飯茶肆,青樓書館,總而言之,是給出海漁民提供放松休息的地方,外地來的商人也可以到城南放松娛樂,洽談生意。 北部辦公,南部經商。 這就是未來城市的大格局,為了保衛城市的安全,在西門外設立大營,駐扎人馬,南部建立一道外城,保護從四周鄉下過來的小商小販。 整個城市并非四四方方,規矩森嚴。坊市綿延,工場作坊星羅棋布,別具匠心。 “二郎果然是有大丘壑!” 歐陽修不停贊嘆,只是老夫子憂心忡忡,“這么大的工程,花費可不少,老夫卻沒見你著急,莫非真有點石成金的本事不成?”歐陽修自己都笑了。 王寧安一拍胸脯,“點石成金不敢說,但是有很多人捧著錢找上門,是吧?韓老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