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馬良與馬秉各自坐一張桌案。 面前各自都擺放著一封封竹簡、文書,兩人聚精會神仔細的看。 盡管馬秉只是“賊曹掾府”的“主記室從事”,是一名三百石俸祿的小官,可馬良經常喚他一道處理政務。 馬家五常,在荊州名聲顯赫…可馬良的三個兄長“馬伯常”、“馬仲常”、“馬叔常”無心官途,能夠在未來擔起馬家重擔的,除了馬良的弟弟“馬謖馬幼常”外,也只剩下馬秉這個兒子了。 尚未及冠,馬良已經開始教授他如何處理政務。 眼前的這些文書,是各郡縣送來的,馬良看的很快,一份稍稍看幾眼,就批復過,然后扔于一邊。 馬秉則看著父親的批注,揣著下巴,琢磨著父親這般安排的緣由。 兩父子就這么奮戰著。 終于… 當馬秉看到了一封,是有關荊南四郡的稅賦、田賦時,馬秉一驚,忍不住嘆道:“想不到,每年長沙、桂陽送抵江陵的田稅、軍械竟這么多!” 聽到兒子驚嘆,馬良收起了眼前的文書,解釋道:“如今,我們所處的江陵城,地處兩個大平原之間,本是適合農業的,可卻偏偏是曹、孫、劉三家疆域的交點,是兵家必爭之地。” “江陵是軍事要塞,于此大肆發展農田、商業,顯然并不適宜,故而,昔日孔明與我商議,便把農業、商業的中心轉向荊南。長沙與桂陽皆是肥沃土地,多產錢糧,又盛產兵器!” “特別是長沙,其地利位置,輸送軍資極其便捷,一旦落入別人之手,那無異于‘扼江陵之咽喉’,使江陵成為無源之水。” 馬秉回想起了長沙的具體位置,順著父親的話補充道:“孩兒倒是覺得,這長沙不僅是扼江陵咽喉,更是吳蜀咽喉,扼控蠻越,束帶長江上游,可襟帶萬里!” 是啊,一個長沙郡連接江東、交州、荊州、巴蜀,又是糧資、軍械供給的重要之所,其扼要程度可見一斑。 “吾兒說的不錯,這也是為何東吳一定要逼使我們交出那長沙三郡的緣由,只是…”前一息,馬良還為兒子小小年紀的真知灼見而欣慰,后一息,馬良的面頰就沉了下來。 他是想到了如今的時局。 是啊… 如今,一是孫權與張遼的合肥戰場,二是關公單刀赴會,抵魯肅設下的那“鴻門宴”,時局的變幻瞬息萬變! 極有可能,一夜之間,長沙、桂陽、江夏三郡就要變化大王旗。 而其中,江夏本就有一多半在東吳手里,讓了也就讓了; 可長沙、桂陽…是江陵這座軍事要塞的重要補給,是連接四方的扼要之道,一旦讓出去,那…荊州可就被動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