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萬數年前,這卷符書輾轉流入東華洲修士手中,因而引來諸派簽契之盛舉。 而此間已是到得十八宗門,那即是說,云天之上屆時將會降下十八張符詔。 以往而來,靈門一直被玄門諸真壓制一頭,往往都是由玄門中人論個輸贏,此次自然也是不會例外。 蘇玉恒入殿后也不愿多講些什么,在他看來這等斗劍法會誰道法高明,誰便是最后奪得鈞陽精氣之人,眼前這等舉動,完全是浪費口舌之力。 諸位真人在殿內商議一番后,最后便紛紛離去。 隨后不出一炷香的功夫,就有悠悠鐘磬之音自山巔之上響起,傳遍群山。 兩岸前來觀摩的萬千修士知是此鐘磬一響,就是斗劍法會啟時,皆是興奮探首,觀望天際。 補天閣的那位負責主持這場法會的元嬰長老,懷抱拂塵,步至峰頂法壇上,此處為承源峽至高之處,眺目四顧,將山水盡之色收眼底。 他把那卷符書拿出展開,擺在供案之上,拜了一拜,隨后退開幾步,命童兒上前點了香燭。 燒至半截后,他手上拿動法訣,嘴中喃喃念得幾句什么,再往符書上一指,此符之上忽然大放光明,輕輕震顫,過得少許時候,就聞洋洋盈耳之聲自天外傳來,一陣接著一陣,似潮紛涌,悠遠宏大。 又過片刻,只見天上濃密罡云似被攪動,倏爾豁開一個裂口,一道萬丈清光穿破穹幕,如柱而下,雪屑星光之中,有三枚巴掌大小,金燦燦的符箓如羽飄擺,緩緩落下。 此三枚分別是“溟滄、“九靈”、“血魄”三家的符詔。 諸派真人皆是神情一凝,溟滄派門中有著一十二位洞天真人,再加上早已斬去凡身的掌門真人,正是如日中天,氣運升騰的時候。 這符詔第一輪降下便有溟滄派,倒也不足為奇,但九靈宗與血魄宗這兩家靈門道派的符詔也是跟著一同降下,便有些意思。 三枚符詔可謂是挨得極近,而溟滄派此次前來參加法會的,不僅只有蘇玉恒這一位元嬰三重的大修士,還有俞瀾與孟至德兩位元嬰一重的真人在側。 三人皆是溟滄派十大弟子之一,可謂是早已被諸派知曉了的。 果不其然,在見得自家符詔降下后,端坐在山峰法壇上的蘇玉恒當即便將一身浩大法力祭動,呈翻天覆地之勢,直直往半空中正在不斷降下來的符詔卷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