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那道脈象有所成就之時,蘇玉恒頓時感到自家的功行好似變得如山岳一般厚實起來,難以被外力撼動。 這便是功行圓滿的好處了,唯有根基足夠牢固,方能去得上境,求得大道。 氣海中的那道脈象受玄水氣機填補,功行圓滿后,便又化為一縷如煙似霞的煙氣來,落回金丹之中。 接著片刻后,只見那枚琉璃金丹又是一抖,一口口清濁之氣頓時從中飛出,整齊排列,落于氣海之上,緩緩浮動。 蘇玉恒略微一看,正好三十六之數,卻正是他在明氣境界時,所吐納凝練出來的清濁之氣。 這一清濁之氣早已被他互相煉成一團,不分彼此,成了星曜靈氣,眼下自然也不可能再度分開。 此氣一出,周圍的玄妙氣機頓時再度如先前一般涌來,往三十六口星曜靈氣填補過去,僅片刻功夫,便見數口星曜靈氣借那股玄妙氣機生出,突破四十之數。 似溟滄派門中最為厲害的功法,在明氣境界時,應該能凝聚出足足八十一口清濁之氣來,似蘇玉恒先前的三十六口,連其一般數目都未能抵得上,勉強也只能算作是中品之流。 不過眼下有了這玄水之助,或許也未必不能將其填補之八十一口來。 可蘇玉恒內觀片刻后,卻發覺氣海中的玄妙氣機在凝聚出十余口星曜靈氣后,便已是耗費去了大半,以剩下的玄妙氣機,至多也就再凝聚八九口,便會徹底耗盡了。 好在陶真宏所給的九寰萬彌真水有著兩滴,只消將另外一滴玄水使出,應當能徹底將氣海內的星曜靈氣填補至八十一口之數。 但是當他正欲將另外一滴玄水取出時,卻升起一陣莫名感應來,使他明白,即便他將另外一滴玄水用出,對于眼下氣海內的情況也毫無用處。 修道之路本就是奪造化,竊陰陽之舉,似九寰萬彌真水這等能夠填補過往功行上的部分缺陷之物,本就受天道所制約,難以現世。 蘇玉恒能得到這么兩滴,已是運道極好的緣故了,可因為天機變化不定,有所一取,必定有所一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