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官家,恕我直言,莫非朝廷果真無人可用么?” 這一句話,直問得仁宗語塞。細一思忖,便明白其中含義。也明白呂夷簡臨行前為他密薦這些人的真正用意了。 無非是通過他們的執政能力,令仁宗想起他的好處來。遂問道: “但不知邵先生對呂相有何看法?” “呂夷簡為相數載,多機巧、善應變,常借手中權力排除異己,嫉賢妒能。不過,私以為此僅是個人品質優劣,不能與其才干相掩。 猶記得官家親政之初,呂夷簡便呈上提出‘正朝綱、塞邪徑、禁貨賄、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八條治理朝政之良策。’ 足見其一心為官家著想,這些年憂國忘身,輔佐與您,屬實功不可沒。” 仁宗聞言,大為震驚道: “竊以為邵先生會對呂相大家貶斥,不想確是十分中肯的評價。足見心思坦蕩,不藏私情。 我聽聞你在國子監曾就自三皇至五代以來的歷史規律如何衡量,與邵必有過一番爭論。 提出了皇、帝、王、霸之觀點,但不知其劃分依據又是什么?朕倒樂聞其詳。” 邵雍未想到仁宗也會對歷史感興趣,遂正色斂容道: “三皇時期,以道化民,如春回大地,萬物生發; 五帝治世,以德教民,如夏季嬌陽燦爛,草木繁盛; 三王為政,以功勸民,如秋風颯沓,百物凋零; 五霸理國以力率民,如風饕雪虐,泯滅生機。 故孔子贊《易》,自羲軒而下;序《書》,自堯舜而下;刪《詩》,自文武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