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咱、咱這位天子洞曉音律,天賦異秉,常自譜曲以賜教坊。凡五十四曲,朝廷多、多用之。 七哥昨日一曲《鳳凰臺上憶**》技驚四座,想必讓這位天子有股知音難、難覓之感吧。” “如此說來,老哥我便知如何應答了,不過我與孟瑾……唉,縱然得天子賞識又如何?” “七、七哥,無需悲觀。有道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弟料定你此番進宮必、必有驚喜。” 要說洛懷川怎敢如此篤定呢?原來那日輞川宴后,虎子興奮之余,無意間將柳三接與仁宗之間的對話講了出來。 加之他在現(xiàn)代查到的資料,仁宗朝時曾有“景佑議樂”之說,故而方大膽做出判斷。 柳永聞言,當下心中有數(shù),辭別洛懷川進宮見駕。 仁宗皇帝正在崇正殿與禮官宋祁與燕肅一起談論著什么,見柳永來了,遂指著他道: “二位卿家,朕與爾等言說的高人便是他了。何妨聽聽其如何言說?” 燕肅一見來人,頓時驚呼道: “哎呀,原來是名動天下的柳三變,久仰久仰。” 宋祁也道:“聞說柳七一曲《憶**》風靡汴京。 適才我與宋大人正談論太常樂之事,不知柳大人對此有何高見?” “柳卿,朕曾聽聞坊間道: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 你的‘新樂府’天下詠之,朕也十分欣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 因此竟有朝臣說卿之詞乃靡靡之音,規(guī)勸朕勿沉溺于聲伎之樂。 此番朕宣你進宮,便是讓天下人知道,‘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柳七之詞并非亂人心智之淫詞艷曲,朕也并不是醉心于俗樂的昏庸之君。 朕此舉正是為了正禮樂,以治天下,君臣和睦,上下一心。 故卿無需隱瞞,只管直言便是。” 柳永聞言,內(nèi)心不覺一股暖流滌蕩心田,遂躬身施禮道: “既然官家垂詢,二位大人相問,那臣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李邕《又駁韋巨源謚議》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酌于禮經(jīng),陳于郊祭。將以對越天地,光揚祖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