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小石連續多次未能跳過兩米,而陳旭東還很滿意,這就不得不解釋一下運動員訓練周期的計劃安排原則。 訓練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比賽,而訓練一般又根據運動員競技狀態分為三個階段,并以這三個階段劃分為一個訓練周期。 通常我們把“根據運動員適合的訓練,使運動訓練各階段達到最高能力的準備階段”稱之為競技狀態。 這種競技狀態可分為發展階段、保持階段和暫時消失三個階段。 換句話說就是,運動員的競技狀態是從一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階段。 一般訓練都是圍繞比賽進行,賽前是逐步進入較好狀態時期,賽中是最佳時期,賽后是逐步減弱時期。 這是由人的生理特征決定的,運動員在非賽季期間的成績,普遍要比自己比賽中最好成績差上一些,這也是客觀規律。 運動員由于所從事的項目不同,一年當中的訓練周期以及數量都是不同的。 對于跳高運動員而言,根據每個人身體素質的不同,一年當中普遍有兩到三個訓練周期。 每個周期為2-5個月不等,訓練周期及間隔時間越長,說明運動員恢復能力差,發展潛力小。 周期越短,間隔時間越少,說明運動員恢復能力強潛力大,越能適應高強度訓練。 每一個訓練周期,運動員的競技狀態都不一樣,這就需要教練員合理安排訓練內容,以便讓運動員保持及突破原有的技術水平。 例如,當運動員經歷了一系列大賽,身體疲勞狀態滑落的時候,就不宜進行大負荷的訓練,而要以各種恢復訓練為主。 這一階段的訓練稱之為過渡期訓練。 當運動員身體逐漸擺脫疲勞后,就要開始進行準備期訓練。 所謂準備期,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比賽而進行準備的訓練期,根據訓練內容的不同又可分為一般準備期和專門準備期。 訓練強度也是逐步增大,直到賽前再適當降低,以便選手儲備充足的體能,將狀態調整到巔峰應對賽事。 而王小石這幾次雖然都沒能展現出巔峰狀態,但也幾次跳過了一米九五這個高度,甚至還有一次跳過一米九八。 這就證明他現在的競技狀態正處于高位,接下來完全可以進行大強度訓練,在明年賽前完成至少兩個訓練周期的訓練任務。 屆時,他的運動成績必然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甚至有可能跳出兩米零八零九的水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