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玉帥-《玉柱無刪減完整版》
第(3/3)頁
若想就任一省之封疆大吏,充分的政治和軍事歷練,必不可少。
不然的話,幾年后的兩次雪域大戰,玉柱很難撈到較大的兵權和好處。
胤初復為太子之后,康熙面臨的政治壓力,立時大為減少。
但是,八爺黨依舊沒有被打散,太子胤礽真的在積極準備,想搞玄武門兵變。
嘿嘿,到那個時候,康熙肯定更需要玉柱的就近支持,而不是相反。
這個時代,從京城到西寧,足有四千余里地。
按照兵部的常規進兵路線,應該走保定府、正定府、太原府、綏德府、延安府、慶陽府、蘭州府一線,直達西寧。
只是,玉柱是個特例,他非常熟悉祖國的地形地貌特點。玉柱向康熙提出了,走大同府,到保德州乘船逆黃河而行,經寧夏府(銀川),從蘭州府轉湟水,直達西寧。
說白了,玉柱主張的這條路線,既安全,又舒服,繞著整個河套地區,轉一圈,就抵達了西寧。
這條路線,康熙真的不知道。
因為,盡管有西洋傳教士的協助,大清的全輿圖依舊異常之簡陋,幾乎不具備近代軍事作戰的參考價值。
玉柱其實是故意這樣提的。未來的兩次雪域大戰,本質上,就是一場后勤大戰。
大清的兵馬、糧食、鳥銃和火炮,只要運上去了,就可以靠著雄厚的國力,耗死準噶爾汗國。
歷史上的第二次雪域戰爭,老十四就是在西寧籌集到了足夠的錢糧或軍器之后,利用十幾萬大軍的厚勢,步步為營的擊敗了準噶爾的弱勢之軍。
如今的玉柱,已經不是沒有帶過兵的趙括了。
他仔細的測算過路上的糧草消耗情況。不夸張的說,落后的運輸方式主導之下,后勤的消耗異常之巨大。
相距四千多里的糧草物資運輸線,從成都府運出一百石糧食,到了西寧頂多也就只有三石罷了。
正因為如此,暢春園山陵崩之后,時任陜甘總督的年羹堯,正好扼住了老十四的糧道。
結果是,老十四坐擁十余萬精兵,不敢起兵清君側,卻被雍正輕而易舉的一旨召回。
玉柱出發的那天,因為他是領兵出行的,老四、老五、老七、老十二和老十三,都沒有辦法去送行。
五百多人的武衛營官兵,及一百多人的火器營炮甲,整整齊齊的列隊于京郊,等候著玉柱的出發命令。
騎在馬上的玉柱,渾身上下一陣輕松舒適,嗨,從此后,虎嘯山林,龍翔九天矣。
劉瞰看出了玉柱的神清氣爽,不由拈須微微一笑,他這輩子就跟定了玉柱!
文德納抿緊嘴唇,按捺住胸中的喜悅之情,默默的注視著玉柱的側臉。
西寧,很可能成為整個文家崛起的出發地,文德納堅信這一點!
就在玉柱抬頭,望著藍天和白云出神的時候,呂武拍馬趕到他的身前,一邊舉手敬禮,一邊大聲說:“稟玉帥,大軍集合完畢,請您指示。”
嗯,玉帥,這個稱呼絕妙之極,老子很喜歡呀!
(ps:回晚了,也太累了,實在熬不住了。凌晨的這一更,明天中午更,抱歉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