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江老頭很著急-《我們一起去修仙》
第(2/3)頁
有了這么一個和事老,江老爺也就不鉆牛角尖了,灑然一笑,繼續道——
“其實也怪我這個老頭……”
“我方才是將你們當成道門中人,這才語出不善?!?
哦?!
這句話,一下子勾起兩人的興趣,就連井老師也忍不住放下不忿道:“怎么?你們西城派和道門有什么恩恩怨怨?”
“西城派?”
“道門?”
江老爺又是面露不屑,模樣幾乎和二人剛進門時相仿,好像別人欠了他二百多萬。
“何為道?大道朝天,各走一邊!”
“憑什么三清為道?全真為道?天師為道?符箓三山為道?”
“我西城,就不能為道?”
說到這里,江老爺也知道可能又會引起二人的不適反應,連忙補充:“二位勿惱,我沒有針對二位的意思!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并非這修行界之人,也以修行界為恥!”
“這事兒,得追溯到‘西城道’第一次向外傳播時說起……”
西城王君,位列仙神,天人也。
正如安寧和井老師之前所了解的一般,西城王君有法傳弟子,最著名的便是茅山宗開派祖師,茅盈。
按照江老爺的說法,茅盈自西城王君得大道……
但讓人沒想到,這位高徒卻另立門戶,尊上三清為仙神供奉,與西城之意背道而馳。
雖然其人沒有掩蓋師從西城王君的真相,但也絕口不提其修行真意與西城有關。
因而。
西城將此人立為叛徒。
除此之外,江老爺又道出了第二人,帛和。
帛和,魏晉時期,遼東人。
少時入地肺山(終南山),師事董奉,受授行氣服術法,后到西城求道,得西城王君引入西城洞天當中觀壁三年。
壁中有大道而無字,王君言,初時觀無,是道未成,須熟視石壁,久久當見大道真言。
帛和三年后,在西城洞天得道。
但要說他與西城王君的師徒關系,或許只是一個外門弟子,不受認可。
當初王君將去瀛洲(東海神山之一,岱嶼、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只是留下帛和一人自學大道。
后來帛和成仙,卻也沒有為西城打響門號,反而自立門戶——
帛家道。
到東晉時期,帛家道便日漸衰落,應是融入天師、上清道派中一蹶不振,實為曇花一現。
再說弟子其三。
王褒。
王褒記載不詳,但成仙甚早。
說到他就不得不提上清派的成立,東晉興寧二年,魏華存等真仙下降,傳授清虛真人王褒‘上清’眾經與修行雜事于楊羲,后來幾經波折戰亂,真經落于陶景弘手,便開創茅山宗上清派。
話到此處。
江老爺是‘氣’不成聲,撈起腰間別著的煙袋,便點燃抽了起來,煙草味道飄香。
這三段故事不光安寧和井老師聽懂了,那位小王同學也聽懂了。
久久愕然后,小王同學道:“那咱們西城還真夠衰的,傳了三人,三人都有所成,卻棄門派而不顧,或自立門戶,或改門換姓……”
安寧和井老師亦是感慨萬千。
西城道欲揚大勢,次次皆有人才而出,卻次次不能成勢。
甚至于,三人都自立門戶,兩家做大,成為道門執牛耳者,但卻不提西城之名。
欺師盜祖之名有些過分,可好像也沒差多少。
這樣來看的話,西城和當今道門的恩怨,真不是一丁半點,也難怪江老爺對二人的到來,持厭惡態度。
“之前我當你二人是道門中人,這才有所不善?!?
“也正如我所說,天下教派無數,大道朝天,各行其是。你二人以散修入道,是道;我西城能教化三祖,也是道;憑什么道門是道,我們不是道?”
江老爺再說西城道后來發展……
天地末法后,西城王君不知所蹤,但西城底蘊深厚,傳承始終未斷。
隱于山林間,以一脈單傳。
這也是為什么,江老爺在靈氣復蘇伊始,便已然踏足先天,靠的全是自身修為。
曾經。
王君廟村有四人追尋大道,只有江老爺一人得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