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聞言,秦帝嬴斐笑了笑,道:“軍師此言差矣,司馬懿手握八萬大軍,歸心似箭,戰力遠超十萬之眾?!? “而且司馬懿不同尋常,在他的手中,八萬大軍,足以發揮出十二三萬大軍的優勢?!? “鞠義雖是韓國太尉,只不過是出道的時間早一點罷了。論沙場用兵,論膽魄忍耐,他遠遠不及司馬懿。” 說到這里,秦帝嬴斐眼底掠過一抹精光,沉吟了片刻,道:“只不過鄧艾也不是簡單之輩,此人文武雙全,是一個后起之秀。” “有十萬虎狼之師為保障,而他又提前設伏,估計問題不大?!? 對于鄧艾的自信,來自于后世。秦帝嬴斐心里清楚,這個年輕人自學成才,乃是魏國的后起之秀。 當初姜維有諸葛亮親自點撥,對上鄧艾之時都不是對手。而且鄧艾此人文武雙全,可以大用。 “更何況鄧艾是朕為太子準備的一柄利劍,若是不經歷大的戰陣打磨,恐怕難以成器?!? 對于郭嘉與賈詡,秦帝嬴斐并沒有太多的隱瞞。這兩個人都是一代智者,自然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嬴斐相信兩個人能夠明白他的苦心,畢竟太子嬴御雖然軍事才能,政治才能都頗為不俗,但是一旦登基稱帝,就意味著不能出征。 縱觀歷朝歷代,御駕親征最多的便是開國之主,一如隋煬帝一般好戰的帝王,并不多。 心中念頭閃爍,秦帝嬴斐心里清楚,他必須讓太子嬴御有用兵的才能。但是又不能有太大的野心。 因為開國之君用來開疆擴土,而第二任皇帝則是用來安撫民心,休養生息。 當初的大秦帝國以及之后的大漢王朝,則是極大的對比。有道是前車之鑒乃后事之師,這樣的道理嬴斐自然清楚。 “戰爭之事,自朕之后,嬴氏子弟十有八九不會親自出征。故而,朕必須要培養出有足夠能力的武將。” 說到這里,秦帝嬴斐眼底掠過一抹精光,沉聲,道:“大秦帝國統一之后,未必就是安然無事……”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