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本將的意思是由軍師親去勸降張燕,以示我國的看重,況且軍師乃海內名士,想必張燕不敢亂來。” 這一番話說的就算是鞠義自己心里也沒有底氣,因為他心里清楚,如今近乎于走投無路的黃巾殘部。到底有多兇殘,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敢輕易斷言。 只是整個韓軍之中,除了鞠義之外,就屬于沮授位高權重。鞠義必須要坐鎮大軍,張頜遠在北方,此時此刻,可堪大用的只有一個人。 那便是軍師沮授! “諾。” 良久之后,沮授終于回味了過來,作為當世智者,他自然清楚鞠義心中的擔憂與無奈。 張燕大軍只是敗了一陣,那怕此刻黃巾殘部內憂外患,但他們的根基穩固,十七萬大軍就是最大的籌碼。 此時此刻,鞠義根本不能將張燕以戰敗者來看待,故而,這一次勸降的人必須要地位極高,給張燕一種尊重,同時還必須要防備魏國使者。 這就要求韓國使者,必須要是一個能言善辯之人,能夠以三寸不爛之舌,舍戰群儒的人物。 這一切指標,只有沮授一個人符合。 為了韓公袁紹的霸業,沮授根本就沒有拒絕的權力,為君上赴死,此乃一個臣子的榮耀。 “軍師此去一路小心,當以自身安全為要。本將會在博縣城外下令大軍呈攻擊態勢,稍有不對便攻打搏縣。” 最終,為了安撫沮授之心,鞠義不得不做出了違心的承諾。 只是他心里清楚,這樣做必不可免,因為不論是為了給韓公袁紹一個交代,還是安撫沮授,他都不得不如此做。 這一次南下攻打泰山郡,韓國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三萬韓軍陣亡,張南跳入汶水生死不知。 作為一軍主將,鞠義可不敢在讓沮授出事,要不然回師韓國,他沒辦法向韓公袁紹交代。 …… 就在鞠義心中念頭閃爍不定的時候,沮授帶領著親衛離開了,向著近在咫尺的博縣走去。 他帶著鞠義與韓公袁紹的渴望,同時也為內憂外患的黃巾殘部帶去了生的希望。 “韓國使者沮授見過天公將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