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東漢光和六年,公元前183年,月末。這一年,張角這位大賢良師已經傳道十余年,黃巾起義迫到眉睫,而嬴斐還在建章宮中充實自己。 離家快一年的嬴斐有一絲想家,如今他也算小小的發達,再任由母親住在殘破的小院,托糜竺照看就顯得很不孝了。 不管是出乎孝心,還是關乎名聲,嬴斐都做出了決定,他想要回家帶母親前來。為人子弟,這是嬴斐必須背負的責任與義務。 夜半月白,建章宮內,嬴斐與劉辯并肩而立,在這夜色之下促膝夜談。嬴斐不明白為何劉辯會突然找他喝酒,在曾經半個月的時間里,劉辯找他的次數屈指可數。 眸子里閃過一道難明,嬴斐深深看了一眼如今變得陌生的少年,沒有開口說話。既然是劉辯找他有事,自然輪不到嬴斐先開口。 誰先開口,誰就喪失了主動權。 半刻鐘后,天氣變得越冰涼了起來,站在夜空下,嬴斐兩人都有些輕微的顫抖。身子單薄的劉辯第一個堅持不住,首先敗下了陣。 “斐,這幾日兵法學的如何?”劉辯的開口不出乎嬴斐的預料,這種拉家常的獨白是每一個新手的最愛。 無視牙關打顫的劉辯,嬴斐的眸子微微的瞇了瞇:“斐學完《孫子》、《吳子》,初識《尉繚子》!” 其實兩個人每天都在一起,劉辯自然了解嬴斐的學習進度。整整十五天的時間,嬴斐就連吃飯都很快速,能省就省了。********的精研兵法,抽時間找皇甫嵩請教。 有時候劉辯都覺得,建章宮的主人是嬴斐,而他才是那個陪讀。一個月時間未到,嬴斐連讀《孫子》《吳子》這樣的速度讓人震驚。 而且這種讀,還是皇甫嵩給于了認可。身為皇甫嵩弟子的劉辯可是清楚皇甫嵩的嚴格,達不到他的條件,休想讓他為你鼓掌說一聲好。 劉辯有些嫉妒嬴斐的天賦,他雖然不是專攻兵法,但是這么久連《孫子》都沒有讀完。兩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不用人說劉辯就清楚。正是這個原因讓劉辯突然想起了他母后的那句話。 “此子大才,當恩威加之,榮寵予之!” 通過這半個月的觀察,劉辯不得不承認他母后看人就是比他準。各種因果糾纏下,才有了今日的這一次談話。 其實劉辯不知道的是,何皇后讓他拉攏嬴斐的另一個目的則是徐庶與蔡邕。拉攏了嬴斐就相當于控綁了蔡邕與徐庶,有了蔡邕這樣的天下大儒公然支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