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紅侯與棘樂侯的告老一方面是因天象之說而主動請罪, 另一方面是他們的身子確實已經大不如前。而且不同于竇太后在后宮里保養的還算不錯,宗正與奉常這兩個九卿之位確實稱得上耗費心血。尤其是在劉啟當政的這些年里,因為劉定國和劉戊的事, 加上科舉間接擴充了奉常的任務量與人員容量, 所以擱在竇太后一輩的棘樂侯身上分外難受,于是趁著這個機會主動請辭, 也好掐個皇帝念著他好的機會美美退休。 只是這樣一來, 九卿里空了兩位, 幾乎是人人盯著奉常的位子, 而且是在棘樂侯遞了消息, 皇帝還沒同意的情況下就開始商量如何謀下奉常的位子。 劉啟:到底誰才是皇帝啊! 剛遞上退休申請的棘樂侯:我知道你們很急, 但是你們能不能顧慮一下我的感受。 至于宗正一位…… 呵!除了姓劉的, 誰敢去當宗室的大管家啊!那不是嫌命長嗎? 于是乎,尚冠里和戚里再次熱鬧起來。 奉常掌禮樂社稷與宗廟禮儀,本就是尊貴至極的實權崗位, 現在又因科舉而有了影響天下學派乃至學生前程的能量。 如此一來, 就算是對入仕保持著糾結態度的各家山頭們也都流露出想參政的意思。 開玩笑, 這可是關乎學派前程的大事啊! 會在這種問題上猶豫的不是傻子就是聾子。 一時間,各大學派的老骨頭們——包括最為固執的魯儒都不遠千里的趕來關中,說是要把曾經看不上的博士之位給弄回來, 然后爭取下奉常之位。 老實說,劉瑞得知這些消息后還沒露出一言難盡的表情,宣室殿里的劉啟就先一步破防了。 而且還是破了大防。 “呵!“ “呵呵!“ “呵呵呵呵!“ 被人評為喜怒不定的皇帝擋住自己凌厲的眼睛,笑聲撞在宮婢的心上,空蕩蕩的宮殿里, 真的有種頭皮發麻的味道。 “瞧瞧, 這就是做學問的風骨。”笑夠了的劉啟甩了下袖子, 冷冷道:“朕還記得高祖讓叔孫通請人重訂宗廟之儀時,可沒幾家愿意商量。” “而今的做派又叫什么?” “叫曾經的我你愛答不理,如今的我讓你高攀不起。”同樣在太子宮商量此事的劉瑞轉著珠子感嘆后,不出意外地看到儒家的子弟——包括最為穩重的文黨都面有赤色。 顏異更是受不了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是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打趣完了的劉瑞話音一轉,再次恢復了情商拉滿的模樣:“所以才要卿等以人臣之身提醒孤一非賢之人不要犯錯。” “這人吶!有時差的就是一份機緣與識人的眼力。”劉瑞再次恢復了親切隨和的模樣。太子宮的眾人經過上任時的飛來重任與事后論賞也逐漸習慣了頂頭上司的甜棗加棍棒模式:“孤聽人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 “可見這民間的土話也能用到很多事上。”劉瑞掃過在場的官員,意味深長道:“例如慧眼選英主的叔孫通。” 在場的儒家子弟們都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氣,安穩自己學派的臉面算是補上了。不過他們還沒舒勻心驚膽戰的那股子氣兒,劉瑞便繼續說道:“孤也聽人說,做學問就像種地,也像造房子,但無論是哪一種,都以是自己所創且有人受益為榮。” “只是我觀今日的學問,無不是在先賢的東西上絞盡腦汁地榨了又榨,塞了又塞。”劉瑞說到這兒還搖了搖頭,惋惜道:“孔子修六經,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修《論語》,并有曾子作《大學》,《孝經》《曾子十篇》。子思作《中庸》,孟子及其再傳弟子作《孟子》,荀子以辭賦作《荀子》。” “還有法家的管仲商鞅,李斯韓非……莫不是從先人的典籍里吸取知識,然后開創自己的見解,而非言必提其師,行必按其舊。” “恍若未斷奶的成年人般令孤惡心。” “如此……還有何顏面開門授課,教書育人?”劉瑞的話辛辣無比,但也讓顏異不服道:“為子者若不遵循父例,那豈不是不孝之舉?況遵循舊例,本就是美德……” “為子者敬父尊父,但也應在其父的奠基下光耀家族,而不是如無臉的碩鼠般需要借著其父的大旗忽悠外人,以此謀利。”想起后世的“孔家店”和被吸了幾千年血的孔子,劉瑞的眼里閃過一絲厭惡:“孤以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古之賢者可問君王,可聞大才。可聞老媼,可聞幼童,是以為圣賢。”劉瑞說到這兒還反問道:“禮亦有別。” “如循周禮,那邊沒有上梁不正而下梁歪的風氣,百家爭鳴的盛況。“劉瑞說罷還嘆了口氣道:”孤……亦或是天下,都對爾等非常失望。” 想想先秦時的群星璀璨,再看看之后的牛鬼蛇神里只出了個知行合一的王陽明,劉瑞就不經懷疑是不是先秦時把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靈氣都榨干了,所以才…… 可是想想盛唐時的文化繁榮,北宋時的詞文化興起,他又憋下那些滾到唇邊的粗話,同時用熱切且很鐵不成剛的眼神看著在場的官員們,委婉提醒道:“有注而無作者不可為祭酒。” “奉常一事……爾等也別妄想了。” “棘樂侯一走,陛下是不會讓奉常擁有控制科舉的能力。” 太子這么一敲打,在場的人才明白自己做了何等蠢事。 是啊!操控科舉的事情怎么能由臣子掌控? 而且還是九卿之位的臣子。 之前只顧著去咬空中的大餅了,結果忘了釣著大餅的繩索掌握在誰的手上。 是陛下啊! 這么重要的大殺器,陛下會給予臣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