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瑞在孔丘的舊宅批《周禮》的事兒很快就傳遍開來, 無疑是在關東一帶的學術圈里投下一枚深水炸彈,導致有儒生跪在劉瑞下榻的驛站外,無言控訴劉瑞對孔丘的不敬, 希望能借此逼迫劉瑞低頭。 可劉瑞是會低頭的人嗎? 處于第二個中二期的太子表示直接無視掉他們,甚至問出“爾等要出第二個淳于越乎”這種殺人誅心的話。 跪在門口的儒生敢回嗎? 他們不敢。 別看儒家把秦始皇黑的體無完膚,但是跟劉氏相比,始皇對儒家真的算是很客氣了。且不談劉邦那個老流氓和劉啟那個暴脾氣, 就算是以好脾氣著稱的先帝劉恒和惠帝劉盈, 都不會對“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的話毫無表示。 別看文人對伊尹的評價很高,但是在政壇上,“伊尹之事”可是非常嚴重的指控,嚴重到皇帝說出這詞時, 要么是皇帝死了,要么是被指控的權臣死了。 況且劉瑞也不是孤身前來,他的身邊還跟著以晁錯為首的各方大臣,以及過來瞧瞧太子長啥樣的吃瓜群眾。 老劉家和后面的老朱家都是比較接地氣的存在,還沒養成漢元帝的高高在上,所以對跟黔首接觸這事習以為常。這也導致劉瑞跟儒生的話成了吃瓜群眾的近日談資,被他們一傳十, 十傳百, 搞得儒家噴劉瑞的速度完全趕不上吃瓜群眾的嘴碎速度。 尤其是對底層黔首而言, 什么《詩經》啊!《周禮》啊!他們都不懂, 但是他們有眼睛, 看得見儒生被劉瑞問得啞口無言, 更是用樸素的價值觀給周平王下了定論——這丫的不是個玩意。 連帶著對《周禮》也沒啥好感。 彼時的儒家雖然已經有搞輿論的意識, 但是將其發揚光大的還是司馬遷的《史記》, 一次造出“焚書坑儒”,“烽火戲諸侯”,“趙姬為邯鄲舞姬”,以及“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等離奇故事。 別說是見慣后世輿論手法的劉瑞能把他們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就連黔首們都能把擁護《周禮》的儒生問得啞口無言。 畢竟春秋戰國時打得再狠,只要不碰上殺神白起那種奇葩,僅憑各國的文化交流,血緣關系,就算是 “我蠻夷也”的楚國和吃雞成功的秦國都會考慮手下留情。 而要是讓外族入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