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是…… “內史和少府令下去商議楚國的制鹽工程,丞相留下。”劉啟揮了揮手,擺出一副疲憊的樣子。 少府令見狀松了口氣,而晁錯似乎想說些什么,但卻在申屠嘉的怒視下鎩羽而歸。 “老丞相請起。”劉啟給宦官令使了個眼色,后者將申屠嘉扶起至右首座。后者向上拱了拱手,扶著右腿慢慢吞吞的挪身,費了番功夫才在硬邦邦的椅子上坐下。 瞧著這個一把年紀還在給大漢996的老丞相,劉啟的心情很復雜。既嫌他礙事,又覺得有此賢良是他的一道護身符。尤其是在高廟事變后,劉啟被長樂宮的兩位太后罵了個狗血淋頭,再看藩王來京的表現,更是被自己的愚蠢行為嚇出一身冷汗。 若是真把丞相逼死了,那藩王作亂的理由便多了個誅殺忠良。而對關中的勛貴而言,申屠嘉不僅是高祖留下的老人,更是一面旗幟,一個傳說。 如果連這樣的丞相都被氣死了,別說是勛貴心寒,那些沖著名利而來的文人更不會盡心扶持他這個皇帝。 況且要是申屠嘉沒了,能頂上的也不是好玩意。 桃侯劉舍,開封侯陶青,章武候竇廣國,絳侯周亞夫……每個都是讓劉啟胃疼的存在。 算了,還是讓申屠嘉多活幾年比較穩妥。 “丞相在眾人面前還是給內史留點顏面吧!”劉啟緩緩開口道:“別人不知九市是個什么德行,難道丞相也不知嗎?” 說句難聽的話,自高祖起九市背后的勢力錯綜復雜。別說是晁錯不敢輕舉妄動,就連皇帝也是借了藩王在京的便利才促成此事:“至于鹽鐵官營的事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