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是藩王入京, 但吳楚趙三王與關中積怨已久,絕不會進京送菜,于是紛紛推脫身子不好(國內有事)讓太子代為出席。 好在這時的劉啟忙著撿回宗室的顏面, 所以也沒糾結三人的無禮行徑,而是讓太仆與宗正做好接應工作,然后與苦主們通個氣, 讓其在藩王會議上不要緊張。 劉瑞的建議與劉啟的想法不謀而合, 但是擱在藩王耳里卻是關中在想屁吃。 處死劉定國沒啥意見,畢竟這廝兒挑戰倫常,確實是把不少人都惡心壞了。不管來京商議的藩王里有沒有和劉定國一樣惡心的人, 但是在公開場合里還是要往死里罵。 可是關中借著劉定國的事將燕國國除卻是影響了藩王們的核心利益, 導致他們在罵完劉定國后接二連三地表示皇帝不厚道,完全是在借題發揮。 說句不中聽的話,西漢前期的道德觀與同時期的古羅馬不相上下, 二者堪稱是這個時代里的臥龍鳳雛。 別看《周禮》與各派的祖師爺對道德提出一系列的要求, 可是了解下戰國的花邊新聞, 了解下夏姬的故事,楚平王與衛宣公干的挫事, 以及楚地的云夢澤到底是個什么地方, 就不會對古人的貞|操觀有太高要求。 甚至說句不中聽的話, 劉瑞這個在穿越混跡海棠popoao3的人, 都覺得自己的道德底線跟古人一比,還是有很大的下降空間。畢竟網上的樂子人大都是嘴嗨,稍強的一點的會割肉造糧。 而古人…… 古人實在是有大多的理由親自實踐, 以至于從古羅馬到戰國末期, 聞名世界的兩大英杰——秦始皇和屋大維, 都為本國策馬狂奔的道德底線拉住了韁繩, 表示秦人(羅馬人)不能再墮落下去,必須得有不辣眼的道德觀。 當然,說這么多就是表示在座的藩王不說全部,但也有一半人的屁股不干凈。要是讓關中借著劉定國的挫事開了國除的新標準,那么這群天高皇帝遠的藩王就得時刻防著自己的親戚不干人事,然后被國內的關中細作拿到把柄,喜提國除的驚喜套餐。 面對這種藩王們不太合作的情況,劉啟直接微微一笑,拉來苦主回應此事。 三位鄉主和寧侯夫人幾乎不用薄姬和竇太后多勸什么就向皇帝表達了忠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