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當是什么好的建言了,沒有想到,還是這一套。 看來,此人真的就只是適合外交,而不適合內政。 這些時日以來,蕭奕桌案上的奏章不少。 自從戴光提出了財政和糧食的預算之后,蕭奕就收到了相關的奏章。 其中不乏加商稅的建言。 但是,加商稅卻不是現在,而是必要時竭澤而漁,也不是不行,然而,那是必要時,得等到國家真的沒其他路走了,才會如此。 故此,蕭奕自然是搖搖頭,開口道:“加商稅之法,其實有人已經提過了,不過,此法于現在而言,百害無一利。” 耿南仲趕緊解釋:“殿下,臣所說的加商稅,并非是那等加商稅,而是剛剛接見了高麗、東瀛的使者之后,又了解了海商,和他們也見過面,交談過,才想出來的法子。” 蕭奕打算再聽聽這位鴻臚寺卿的想法,說道:“怎么說?” 耿南仲趕緊言道。“殿下,好叫殿下知道,這幾次的出海,秦家的商號、文書作用很大,因為有著皇商之名,所以一路暢通無阻,到達了東海碼頭,有一些商賈就有意,愿用一年兩萬貫的價錢,買一個殿下的旗子!” 蕭奕聽聞,頓時眼前一亮。 自己怎么就沒有想到呢? 這個建議還真是一個開辟財源的好路子。 蕭奕真的是一個機靈,因為他想到了前世的時候,國家還真的有過這種法子,用來加商稅,不僅沒有被商人們反抗和不滿,還被稱之為良稅,大受歡迎的那種。 “印花稅!” 蕭奕突然就想到了。 原來如此,原來是這般法子啊! 當即欣喜不已,直接站起來,扶起了耿南仲,開口道:“耿卿,你今天這個建議,當真是要記大功!” 耿南仲一聽,便是興奮不已。 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突然想到的一個法子,一個感覺不太可能被采用的法子,竟然真的得到了殿下的認可。 蕭奕當即讓人宣召戶部尚書戴光、戶部左右侍郎等人,一起商討印花稅。 不僅僅是海商可以用,其實只要是出口的商人,都可以用。 大乾現在建立了安西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出口提升了不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