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西夏的商賈們也不會突然之間就不再入關行商,必然是在準備著什么。” “李乾順的野心也不小,若是蒙元真的允諾了什么,還給了好處,自是愿意南下的。” 議事堂中兩兩對立,看法截然不同,這讓氣氛有些凝重,但堂上聰明人差不多都明白,這只是雙方的思考方向不同,立場不同導致的態度不一,而非是所謂黨爭。 畢竟,太傅張久陵如今已經位列三公,且是公認的正直之臣、名儒大賢,并不是李林甫那等奸相。 狄晏雖然是張久陵的弟子,但是為人也是一樣剛正不阿、正直仁義、才學究人。 若真要是什么黨爭,以張久陵的名聲,還有他桃李滿天下的師徒關系。 朝堂之上,至少現在有一大半的大臣,都可以是他的人。 然而,沒有。 朝堂之上只有寥寥幾人乃是張久陵的弟子,連自己的兒子張柬之到現在都沒有出仕呢,也只是因為太子殿下要弄一個新學,才情張久陵出山,而張柬之現在也成為了秘書監中書舍人,負責編撰邸報,歐陽修為監正、他為書記郎。 而回到事情本身上,狄晏等人其實希望守住陽關等關口就可以,西夏再怎么叫喚,只要不是大舉進攻,就不要管他。 這樣國家才能把心思放在已經開始的財政改革上,從而使國家全面興復,并徹底解開國家脖子上那根要命的財政枷鎖。可一旦西北真有大事,說不得就會起大戰,導致國家好不容易攢的一點錢付諸東流。 屆時再想要財政恢復正軌,卻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至于郭子儀等人,那自然是從一個武將的角度出發,覺得如今蒙元和北燕剛剛完成了滅金之戰,本身也想著休養生息,而大乾現在完成了征兵,完成了修養,也完成了秋收,收拾一個西夏,應該不成問題。 關鍵是為了以后啊,蒙元和北燕若是南下,按照殿下當初暗示的大局勢,京師這邊要抵御蒙元,燕王則是負責北燕。 這么一來,還是要趁早解決西夏這個西北野狼。 等到蒙元真的南下,他們也不用分兵西北,也不必擔憂把戰線拉得太長了。 關鍵是,郭子儀等人也知道,主動出擊,討伐西夏,不僅僅是解決了西夏這個隱患,而是可以得到西夏的戰馬、物資、人口、糧食等等。 西夏也有著一個大牧場,也算是西北之地的游牧之民,其國內怎么說,也有十萬匹戰馬吧? 有了這些戰馬,就可以組建輕騎兵、重甲騎兵,也就有了底氣對抗蒙元的鐵騎。 然而,一場國戰,不是說說、討論一下就可以直接定下來的。 這不是李賊南下,直接威脅到了京師,不管如何,李賊也不過是區區一個毛賊罷了,不是西夏這樣的番邦之國,一個被岳山、史思鳴、韓世重等征討之后,依然再一次強大起來。 事情的疑難上來就彰顯無疑,便是想要緊跟太子殿下的腳步,做一個孤臣的戴光,也是無奈上前,補充了一點。 “殿下,今年秋收沒有大災,便是河東道因為打的快,打的巧,也都沒有耽誤秋收,但若在西涼那種地方用大兵,轉運之難可不是中原、關中能比的!說不得還得是從巴蜀調度,然而巴蜀……。” 巴蜀之地不用說,已經成為了劉柱的私人領地了。 到現在,連賦稅都收不上來。 派遣而去的使臣或者是巡察御史等,竟然在半路上被馬匪截殺。 那是馬匪嗎? 真正的情況,自然是懂的都懂。 此言當然也是無須辯偽的大實話,而且正中郭子儀與蕭奕的要害。 隴右道那邊屬于黃土高原,等到了西涼那邊,完全就是荒漠戈壁之地。 運送糧草有多難,也都可以想象的道。 就是這一年來,興修水利、修路搭橋,以以工代賑來養百姓、搞建設。 也沒能完全改善隴右道那邊的道路。 只能說,比以前好多了。 卻也是好了一點兒。 真要是運輸糧草,從長安到蘭州,估計也要十四五天的時間。 這就是半個月了。 蕭奕也終于開口:“那依戴尚書所言,又該如何應對?若蒙元真就以西涼之地引西夏人入局又該如何?” “修葺沿線塢堡,就地屯糧,坐觀形勢,再論其他。”戴光懇切相對。 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守。 蕭奕微微蹙額,并未回答。 戴光見此,也只能是暗自嘆了一口氣,知道太子殿下親征西夏之心,怕是不可能改變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