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即便有不少的學子會前來臨摹。 到時候說不定,還有會更多的人加入了建設村學中來,把寧無恙在當地施展的這套做法,利用到別處去,從而讓更多的貧苦孩子們有書讀。 不求考取功名,至少能夠斷文識字,若真的做成此事,等到十年、二十年過后,說不定大興所有的人都能識字。 “寧兄,還有件事想請求你的同意。” 成易推開腦袋快埋進紙里的王學子,折疊好宣紙,對著寧無恙拱手一拜。 寧無恙見他如此鄭重其事,心道:剛才故意夸我一通,莫非還有難題等著我? 那我可不經夸,一夸我就容易垮。 正想著,成易也不賣關子,直接便問:“我想著,既然村民們對你如此聽話,除了這三張紙上的內容以外,我還想將寧兄所作的詩詞教給他們,寧兄的許多詩朗朗上口,且識字容易,不知寧兄意下如何?” 寧無恙一聽是這個事,自然是樂見其成。 “沒問題,只要你們樂意,隨便教。” 在他的認知里,詩詞本不該高山仰止、不接地氣,只在詩社、文壇這種小圈子里流傳的產物。 只不過在這個時代,它象征的是文化階級的壁壘。 普通百姓可不會閑著沒事有心情吟詩作詞,可以說它是獨屬于文化人的興趣愛好。 成易把它傳入到鄉間,說不定能掀起一股詩詞狂潮,也可能催生出鄉野派的詩人或詞人,讓大興的文化傳承變得更加璀璨。 得到他的肯定后,成易等人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寧無恙本來是準備留下他們吃晚飯的。 但成易說有村民約他們晚飯后,在建起的村學里,找塊地方建個雨棚,堆起沙子來練字,來不及在這里吃喝。 “我們決定先讓大家從沙堆里練字,等他們練得差不多了,再去城里的詩社募捐一些筆墨紙硯來。” “元公子也說全力支持我們,可出了酒鬼父親那檔子事,我們也不好意思開口讓他再出錢了。” 寧無恙覺得成易這個想法比以前穩重了許多,也現實了許多。 這是一個好事。 在這群學子們考取功名前,先認識現實,才能決定自己該做什么,而不是隨波逐流,最終迷失自我。 挺好的。 “有需要就開口,這幾日我都會在莊子上或山地上呆著。” 寧無恙對于這群有理想,舍得付出的學子們致以最大的尊重。 但成易這回卻沒有應下他的話,反倒是說:“有困難我們先自己想辦法,實在不行再來找寧兄,寧兄你先忙,我們走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