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天下四爭之地,首重荊襄-《抗清》
第(1/3)頁
生比鴻毛猶負國,死留碧血欲支天。
為了復明的最后一線希望,張煌言愿意去昆明冒這個險。
不成功,不過舍他一條命。
成功,則二十年來種種付出都值了。
放眼天下,除了吳三桂,哪還有明室復興的半點機會。
再是不愿承認,張煌言也不得不嘆惜光靠復明志士興復故國已經無望。
若非王五等相助,今日懸嶴島上,他張蒼水或學那陸公秀夫跳海殉國,或為清兵所執遇難。
大好江山,不淪腥膻也淪了。
眾人都是沉默,知無法勸說得了尚書大人,但又都知此行必定兇險萬分。
羅子木幾乎與徐元耕同時起身向著尚書大人拜去:“我二人愿與督師同去昆明。”
這是抱定犧牲之志,寧死也要追隨尚書大人。
張煌言不允,要總兵郭法廣帶領島上余眾前往臺灣暫依附于鄭氏。
稍頓,又道若有不愿前往臺灣的軍民可叫他們剃發回故鄉以待將來。
浙江清軍對于明軍回歸者并不虐殺,只要剃發上岸便發予盤纏令兵丁解往故鄉“監視居住”。
雖人身自由沒有,出鄉十里都要報備,但身家性命卻是不虞,且照常發給土地、種子、農具,無房者也命地方幫助解決。
這是浙江巡撫趙廷臣定下的撫招制度,并要各地嚴格落實。
此制度于這兩年對明軍招撫工作起到極大幫助,鄭氏麾下的將軍阮美、都督鄭殷、侍郎蔡昌登等人便是受此感召上岸降清。
所部官兵也都得到浙江方面的妥善安置。
昨日被殺的叛將陳棟等也是因覺得投降之后能得到優待,這才率部剃發降清。
可以說趙廷臣這一“優待”政策直接摧垮了張煌言部,并最終迫使張煌言自散義軍藏于孤島,為襲擊隊喬裝捕獲,解于杭州不降遇難。
“明室若能興復則眾人尚有團聚之日,若不能興復,余生做一耕夫、娶妻生子,父母跟前盡孝便罷。自古忠孝難兩全,不能忠則當孝。”
言罷,張煌言看向跟隨自己七八年的侍僮楊冠玉,讓其也收拾東西回寧波老家,不必再追隨自己。
楊冠玉聽后卻道:“冠玉七歲便隨尚書大人于海上奔波,從不因年小而忘國家大義,雖百死而不悔矣。今尚書為國前往昆明,有難乃死于忠;我隨尚書左右,若死乃死于義。尚書何忍叫冠玉做那不義之人呢。”
王五聽著為之動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湾区|
久治县|
瑞丽市|
刚察县|
四川省|
南靖县|
河曲县|
永修县|
贵阳市|
积石山|
高安市|
大新县|
保靖县|
凤凰县|
合肥市|
汉沽区|
酉阳|
禄劝|
全州县|
威远县|
罗田县|
山阴县|
昆明市|
延吉市|
边坝县|
化德县|
连平县|
故城县|
嘉祥县|
沈阳市|
蕉岭县|
延津县|
九江市|
铜陵市|
土默特左旗|
钦州市|
韩城市|
白水县|
永城市|
奈曼旗|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