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不孝子、退婚-《抗清》
第(1/3)頁
奪了王永康大氣運后,王五沒有著急出城,而是帶一眾隨員找了家酒樓吃飯。
因一行人有二十幾名,為防引人注目惹來不必要的麻煩,特意分成三撥進的酒樓。
王五同浮塵子、狗剩等人是第二撥進的酒樓。
一身道士裝束并未剃發的浮塵子并沒有引起酒樓中食客的特別注意,看到的大多一掃而過,僅個別人多看了一眼。
目光也很平常,并無驚訝。
清廷剃發令為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老從少不從,儒從釋道不從,娼從優伶不從。
就是僧人道士、男女戲子可以仍按前明穿戴打扮,其余人都要剃發易服。
不少明朝遺民便“鉆”這個法令的漏洞,不是假意出家為僧,就是裝扮為道士。
當初張煌言身陷敵后就是靠假扮道士方才虎口脫險。
而和尚、道士身份也是這些年各方明軍互相聯絡的專用使者形象。
隨著明朝的徹底覆滅,清廷已經著手收緊和尚、道士度牒,對釋、道領域開始清查。
大概是如來、三清也要接受愛新覺羅管理吧。
酒樓離有名的江南園林獅子園不遠,地段屬于蘇州城的黃金地段,因而市面很是繁華,若不是過往男子都是腦袋光禿禿、腦后吊著根小辮,給人的感覺同明朝時期幾乎沒什么兩樣。
看的隨王五一起來的狗剩、曹迪威等人跟劉姥姥進大觀園差不多,當真是既新奇又好奇,同時又好生羨慕。
縱是王五自個,也是頭一回見到這個時代象樣的“大都市”。
蘇州之繁華遠甚武昌、荊州。
原因是蘇州沒有被戰火波及過,故而城中基本保留了明朝時期的建筑及市井全貌。
要說蘇州被清軍占領后有名事件,恐怕就是金圣嘆等人被腰斬的“哭廟案”了。
“哭廟”是蘇州一帶流傳已久的習俗。
由于江南文風鼎盛,所以讀書人也成為一股重要的社會監察力量,每當官府有不法之事行不當之舉時,士子們就會聚集文廟作《卷堂文》,向祖師爺孔圣人哭訴,再召集民眾向上級官府申告。
在明朝,讀書人的“哭廟”是官府非常重視的大事,因而申告通常都會被接受,凡被哭廟申告的官員也會立即被朝廷下旨革除并由有司審訊。
但在清朝,社會力量對官府的監察是不被允許的,也是清廷眼中的大逆不道之舉,所以金圣嘆等人因為抗糧而號召的“哭廟”就撞了南墻,結果參與哭廟的士子皆被打死,領頭的金圣嘆等人更是被腰斬。
此案,連同“奏銷”、“通海”兩案,直接打斷了江南讀書人的脊梁骨。
余下之人,皆順奴。
野蠻與文明的最大區別便在于一個不許說話,一個可以說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市|
定州市|
阿合奇县|
永安市|
个旧市|
东光县|
灌南县|
虞城县|
宜宾县|
龙山县|
乾安县|
中西区|
鄂温|
长沙市|
怀远县|
东莞市|
信丰县|
鹤岗市|
青神县|
东山县|
北辰区|
丁青县|
南江县|
仪征市|
富民县|
平谷区|
毕节市|
汉寿县|
天津市|
宁明县|
方山县|
河源市|
准格尔旗|
蒙自县|
宝清县|
黄梅县|
定南县|
修水县|
钟祥市|
富锦市|
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