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東進不如北進-《抗清》
第(1/3)頁
兩鬢已經發白的李來亨,怎么看都不像是個大將,舉手投足間都同一個老農差不多。
這讓王五很是詫異。
如果說其祖父李自成同其父李過的確是農民出身,即便富貴之后也改不了農民本色的話,那李來亨作為一個并不曾務過農的順三代,且是李自成嫡系忠貞營事實上的主帥,沒理由跟他的父祖一樣渾身上下透著農民氣質的。
因為李來亨根本不具備農民氣質的養成時間,其生下來就在祖父軍中,理當天生就有武人氣質。
然事實上眼前的“小闖王”,有虎帥之稱的大明臨國公真就像極一個農民。
作為李自成的繼承者,茅麓山根據地的領袖,李來亨甚至連凳子都沒坐,直接蹲在地上同受傷的郝搖旗說話,絲毫沒什么不自在。
時不時的還“吧嗒”吸上一口旱煙。
廳內另有幾位隨李來亨從老寨過來的將領,此時正與袁、郝兩位老帥麾下的總兵興奮攀談著。
他們是戰友,亦是故友。
病重的洪部院沒有來。
監軍太監潘應龍則在與韓王、安東王低聲交談著。
三人于廳中一眾老順軍將領中,有點格格不入。
進來的王五中斷了李來亨同郝搖旗的對話,待郝搖旗微笑點頭后,李來亨旋即起身向王五走去,道:“我認識你爹王德順,是條好漢子。”
待到王五面前,抬手便在王五肩膀上一拍,和聲道:“你這孩子也很好,沒辱沒你義父,也沒辱沒咱們老闖軍。”
“末將參見虎帥!”
王五趕緊要給李來亨行禮,卻被李來亨止住,搖頭道:“什么虎帥不虎帥的,你我不過都是不愿做那韃子奴的赴死之人而矣,今日你喚我虎帥,哪天我若戰死,豈不成了死老虎。”
聞言,王五不知如何接話,因李來亨語氣過于沉重。
“既然人齊了,那就說事吧。”
見狀,袁宗第讓人給王五拿了把椅子同皖國公世子劉亨坐在一起,之后同韓王、安東王、潘太監簡短交談幾句,請李來亨將茅麓山的情況大體同眾人說一下。
情況基本跟郝搖旗所說差不多,李來亨轄區內的軍民共36000余人,能戰之兵8500人。
分布在老寨、鳳凰寨、燕子寨、張家灣山寨、青龍寨、紗帽山寨、碑亭寨等大小十六處軍寨。
包圍茅麓山的清軍約有十萬之眾,除年前從北京過來的滿洲八旗兵外,主要是湖廣提督董學禮指揮的湖廣綠營,以及高守貴、金萬鎰等漢軍旗將領統帥的營兵。
不出意外的話,西線的五萬四川清軍,北線的三萬陜西清軍也將陸續參加對茅麓山的圍困。
也就是說明軍雖接連取得對于大海、穆生輝兩部的勝利,斬獲甚大,可這兩場勝利除了提高明軍的士氣,堅定他們繼續抗清的信念外,對戰局并無任何大的改觀。
“眼下這局面,咱們就如同一碗水,灑了就沒了。清軍卻是一口井,不斷的往外冒水。”
李來亨的這個比喻相當貼近。
“虎帥,既然如此,我看不如你同袁帥、郝帥領著咱們殺出去吧,要不然遲早被清軍活活耗死!”
說這話的是袁宗第麾下總兵王一甲,先前在同于大海部作戰時左臂受傷,這會用布裹了吊著。
安東王朱盛蒗聽了此提議,立即表示支持,他道:“不錯,樹挪死,人挪活。眼下大明朝就剩咱們這幫人了,咱們要完了這大明真就完了,趁將士們還能打,我看是時候沖出去拼一把了。”
朱盛蒗的表態立時激起廳內熱烈討論。
諸將都認為再繼續困守茅麓山的話,最后必定全軍覆沒,因而都同意突圍。
有西線明軍將士連破清軍排樁防線的經驗,眾人對突圍的信心也是大增。
監軍太監潘應龍卻問了一個問題:“突圍出去我軍去往何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虞市|
石狮市|
宜阳县|
清新县|
磐安县|
彰化市|
明溪县|
芒康县|
崇明县|
商丘市|
渭南市|
瑞安市|
蓬莱市|
曲水县|
北宁市|
即墨市|
屏山县|
乌苏市|
宜兰县|
嫩江县|
苏尼特左旗|
锦州市|
安达市|
双桥区|
车致|
双辽市|
定远县|
盐亭县|
衡阳市|
海门市|
桐城市|
兰西县|
谢通门县|
瓮安县|
澄迈县|
朝阳市|
舟山市|
买车|
浦县|
淳安县|
二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