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監工瞪他一眼,他趕緊訥訥閉嘴。 主官和監工其實也被嚇到了,直到將士們已經撤回來,他們這才趕緊上前查看了一番。這一看,兩人臉上都帶出了喜色。 "不錯,這可比人力鑿山要輕松多了。" 帶隊的將領皺眉道: “全程這樣炸可不行,我們的火藥也是有限的。” 主官忙道: “不用全程,只用那些難挖的巖石炸一炸 就可以了。” 這東西威力雖大,但炸出來的洞其實深度也有限,后續還是要人工上來挖。但日后遇到那些大塊的山石,用這一招可以省力很多。 主官很滿意。 將領們也很滿意,這可是他們火器營中的方士們好不容易才折騰出來的火藥,還研究出在打仗的時候怎么用呢,倒是先用來修路了。 好在,效果尚可,陛下應該也會滿意。 就這樣,修路的速度快了很多,主官們改了原本的方案,甚至還修起了橋。當然,不是鋼筋混凝土的橋,而是鐵索橋。 這些鐵得來也不容易,當地的主事官員們向朝廷申請了好幾次才申請到一些,只能用在刀刃上,比如那些要迂回實在很久的山谷,那不如造橋。 鐵索橋連上,用石柱固定好,然后再在上面鋪上木板。工程量并不算太大。 橋一修好,就連西南部那些生活在深山里很少出來的土人們也都興高采烈的來圍觀,甚至還圍著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的確能看出來,這是很激動了。 夜郎王這段時間一直在關注著這漢朝修路的動靜,他還悄悄的湊近去看過一兩次,結果被那轟轟轟的聲音和地動山搖的動靜給嚇回來了。 這時候又聽得修了一座橋。 忍不住一邊搖頭一邊道: “罷了罷了,大漢若真能做到修路架橋,那我夜郎國真心臣服于他又如何?" 這些東西,他做不到啊! 唐朝。 徽娘帶著自己的婆母,關上自家院落的門,登上了村中王老漢的牛車。她們要坐車去附近的縣里面。 徽娘的丈夫崔好問幾年前考上了長安的農學院,成功結業之后準備回家。崔好問前幾日來信說馬上就要回來了,徽娘和婆母索性便去縣上接他。 王老漢笑呵呵的道: "那好問以后就是留在縣里面當農官了?" 徽娘婆母帶著點矜持的小得意,笑道: “也不是,他說他們的職位還未定,有可能是留在長安,然后每年再去各州縣走一圈。" 其實是去各州縣巡查農事。 王老漢羨慕的道: “那可就是京官了,好出息啊。” 一邊 聊著,王老漢一邊慢慢的駕駛著牛車走上了官道。 徽娘立刻提醒他: “王伯,您走錯了。這邊是官道。”他們按理來說應該走一邊的私道才對。 私道也挺寬的,可以走牛車,但就是路更繞而且略陡一些,有一段人需要下車才行。 王老漢笑呵呵的: “你們這可就不知道了,之前縣里面下了朝廷的公文,說是現在咱們小老百姓也可以走官道了!" 徽娘和婆母對望一眼,有些驚異,細問之下這才知道,原來就是前幾天里正過來通知的。她們正好忙著收拾行李,還真沒注意。 “像咱們這樣的,三四個人一輛車,就可以隨意走,不收費。”王老漢解釋給兩人聽, "但如果是商隊,或者是貨運,超過多少多少就要交一點錢。具體我也不記得咯。" 徽娘點頭: "這樣倒是挺好,方便了很多人。" 崔母倒是有些其他的小心思——她本來覺得自己兒子崔好問當了個小官,以后可以正兒八經的走官道,還可以再在村民四鄰面前好好的炫耀一下。 沒想到,現在走官道這個事情倒變得不怎么稀奇了。 崔母有些遺憾,但一想到待會兒馬上就要看到兒子,立刻又高興起來。兩人到了縣城后,停留了兩日就接到了許久未見的崔好問。 崔好問在司農寺的農學院里學習,或者說鍛煉了幾年,和之前白面書生的模樣完全不同了,整個人黑了好幾度,而且看上去也更加精干了,倒是把徽娘和崔母惹得淚水漣漣,疼惜不已。 家人團聚,各種欣喜,略過這些不提。 崔好問當然也要向她們詳細的講一講長安城,和城中的一些新事物。 比如如今聲勢已經越來越隆的醫院,忙不過來了已經,據說太醫院的醫學院都打算擴大規模了,而且在各州首府設立醫院的計劃也提上了日程。 還有他們司農寺正在進行的各種育種的實驗。 以及將作監仿照著仙畫做出來的各種新奇的風靡長安的東西。 "如今將作監可是整個長安城最紅的地方。”崔好問笑道, "很多長安的小孩都愿意拜里面的師傅為徒。而且聽說陛下打算讓匠戶也能正常參加科舉,就更受歡迎了。" 徽娘聽得認真極了,她對這些倒是很明白: “仙畫中的工匠看上去都挺受尊敬。”崔好問道: “對了,我走的時候,他們搞出來了水泥,不知道現在情況怎么樣了?”長安。 將作監泥部的工匠們正在長安城中的朱雀大道上施工作業。 他們將一整條大道分為不同的部分,然后依次進行施工。 "水泥這東西需要三到五天的時間才能凝固,"將作監侍郎對前來視察的工部尚書閻立本道,"所以只能采取這種方式。" 閻立本點點頭: “挺好,這樣不影響出行。” 若是整條朱雀大道都被圍起來,那整個長安城恐怕會交通大亂。他們看著工匠將被磨得細細的粉末倒出來,然后和上水開始攪拌,整個一大型玩泥巴現場。 閻立本剛想說話,就看到旁邊有個人蹲了下去,頗感興趣的用手摩挲了一下這些粉末: “這就是你們搞出來的水泥粉?" 幾人定睛一看,卻發現是帶著侍衛便裝出行的李世民,慌忙行禮。“陛下,這就是水泥粉。” 將作監侍郎將工匠們成功搞定水泥粉的過程道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