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希望號經過兩個月的宇宙航行,終于飛臨到了那處正在形成類地行星的小行星帶處。 這里的小行星帶與之前那處正在形成的氣態星球小行星帶又有不同,在氣態星球外圍的小行星帶,其最大的也不過數十立方米而已,基本上沒有超過幾百立方米的小行星存在,而且其分布密度也并不大,甚至可以用稀薄來形容。 但是這一處卻是截然不同的情形,從最外圍的小塊小行星,幾立方米,幾十立方米,幾百立方米,乃至幾千幾萬立方米的小行星體都有,而更內部,則是有著幾顆大如恒星系中衛星級數的小行星存在,當然了,不是規則的橢圓型星體,而是外型不規則的碎片樣,相互碰撞融合后的模樣。 科學家們挑選的便是其中最大的一顆小行星,根據計算,這顆小行星有著地球十二分之一的重力,已經足夠讓希望號依附其上,而不會因為無重力狀態而隨機漂移,同樣的,這顆小行星的大小極其重力計算出來的結果,它并非是那種隕鐵類的星體,其主要結構依然是巖石層,這也就有了挖掘的可能,否則一整顆的金屬或者鉆石類星體,你去挖掘試試? 綜合上述原因,希望號的降落星體便選擇了這一顆小行星。 不過在降落前還有許多的事情需要做,因為沙漠星球上吃過的虧,所以這一次的降落前期,希望號內的科學家與技術工作者們,已經制造了十多顆探測器,在希望號飛臨這顆小行星上空時,就已經將這十多顆探測器投擲了下去。 接著便是一系列的探測手段,測算重力,測算其磁場,測算各個數據等等,這一次卻并沒有出乎科學家們的計算結構,和他們的計算結果完全符合,如此,當飛臨該小行星體的第三天時,希望號開始了降落事宜。 整個降落過程也沒有發生任何意外,當希望號巨大的船體安全平穩的降落到了小行星上后,在希望號內部的所有人都暗自松了口氣,而更多的人則大聲歡呼了起來,不管怎么說,這次的小行星降落總算是順利完成了。 接下來的數天時間里,最初的探測人員挑選了出來,依然是以軍人為主體,參雜著一些研究人員,配上了緊急制造出來的登陸艇,這只小隊便離開了希望號,在這顆小行星上進行初步的探測,主要是獲取得這顆小行星上的巖石標本,另外更要探測這顆小行星表面的引力結構等等。 這一次的探索行動依然完美,沒有出現任何差錯,所有的計劃都得以順利達成。 緊接著又是數天的分析計算…… 事實上,宇宙中的奇觀確實多得難以想象,整個宇宙的浩瀚也同樣如此,不過具體到某件事情時,就顯得那么的煩瑣與無趣,每一項計劃的分析,計算,模擬,實行,絕非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特別是在涉及到十二余萬人的生死,整個人類文明的延續時,對于這方面的事情更是謹慎到不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