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郵局買了幾套郵票,兩人在公廁換了裝束,像當初那樣走街串戶賣起貨來。 江苑對郵票不了解,反正又不貴,掛在網店里也不會占地方,賣不出去她還能自己留著收藏,所以心態放得比較穩。 在城里雜七雜八賣了一堆東西,兩人又去國營飯店搓了一頓,這才去供銷社買了些東西坐上回鎮上的班車。 車上有幾個大媽正在聊八卦,說xx村有個女知青考上了大學,但婆家怕她上大學后拋棄丈夫和孩子,所以把人家錄取通知書給撕了,結果女知青當場就瘋了,現在她婆家想離婚也離不了。 說完這個,她們又說起另一樁,有個男知青上了大學,在大學里又重新找了對象,鄉下的妻子和兒女找去學校鬧了一通,說要在學校門口上吊,學校迫于壓力讓男知青退了學,回來沒兩天男知青就喝了藥,人倒是救過來了,但是癱瘓在床,她媳婦不僅要照顧倆年幼的孩子,還得照顧要死不活的丈夫。 兩個小姑娘聽完這些八卦,帶著極其復雜的心情回了村。 晚飯照舊是在劉家吃的,江笙為了避免尷尬,給張秋燕交了20元生活費。 張秋燕還是第一次收到兒女給的孝敬,自然是卯足了勁,每天換著花樣做飯,吃得劉家寶又是開心又是難受,偏還不敢表現出來,一旦他敢說什么,立即就會被老娘和媳婦聯手鎮壓。 一周后,江苑從縣城“帶”回了一批料子和定金,劉菊花和李靜做鞋子,一雙能得五毛,劉小春負責繡花,因為是細致活,又做得慢,江苑一雙給了兩塊的高價,本錢不到十塊的手工布鞋,轉手能在拼夕夕賣到58元到98元。 她還畫了一些可愛的動物圖案交給劉小春,讓她繡在鞋面上,因為擔心能不能賣出去,她們又在村里多待了一段時間,把做好的三雙成品掛到了網店上。 令她沒想到的事,三雙布鞋剛剛上架就秒被售罄,還有買家留言催促她趕緊再上新。 劉菊花手快這一周做了15雙,李靜一邊做鞋還要一邊學習繡花,只做了四雙,江苑爽快給她們結了款。 見到錢,她們才有動力,不過還是太慢了,江苑想了想,讓李靜幫忙在村里找找有沒有會繡花的人,很可惜一個都沒找著。 還是劉小春想起家里幾個姊妹,懷著忐忑的心情把她們叫了來。 江笙檢查了繡工,把人留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