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中州之畔,山川圍籠之處,隱隱可以聽得到瑯瑯讀書聲,順著讀書聲往前數(shù)十步,竹林相隱,曲折回廊,一座竹樓立于此處,往里看去,數(shù)十名年少子弟在此誦讀先賢典籍,搖頭晃腦,很是專注。 一名身穿儒服,年約不惑的青衫男子坐于上方,聽著這些孩童稚嫩聲音,念誦數(shù)遍之后,則是將其中經(jīng)意拆解,細細地告知于這些蒙童。 直日上三竿,竹園后院響起琴音,這青衫夫子方才停下講述,面帶微笑地結(jié)束了今日的講述,留下了些功課。 孩童們轟然散開。 其中或者已開始玩耍,或者彼此交談節(jié)假安排。 不乏身穿綾羅,家室頗好的子弟,而木簪束發(fā)的先生卻是轉(zhuǎn)眸看向竹林一側(cè),果然見到了一根手腕粗細的青竹微微晃動,面露微笑,起身而去。 窗邊已無人,倒是青竹之上距地六尺處掛著一只肥碩的兔子,先生伸出手捻了捻,這兔子肥碩,倒是沉手,而今臨近入冬,兔子為了挨過冬日,大多肥美,暴油烹之,佐以冬筍,口味極好。 琴聲漸止,腳步漸近,背后傳來了妻子聲音: “又是那個孩子嗎?” “叫……齊無惑?” 青衫先生嗯了一聲,抬起頭,還可以隱約望見,從這山腰小竹樓到山下小鎮(zhèn)的方向上一個少年身影,穿尋常短打,淺褐色衣服,背影看去尋常,唯身量挺得筆直。 隱隱已有風雪漸起,那少年于這朔風山雪之中,漸行漸遠。 本是大家小姐出身,后因經(jīng)歷而變得稍有嚴酷潑辣的女子微微抿了抿唇,難得稍有示弱道:“何苦如此?明明夫君你已讓他旁聽,他卻不肯再接受好意,本身生活尋常,卻還要拿這些東西來。” 聲音頓了頓,復又有些懊悔:“難道他還記恨當年我對他態(tài)度不很好的事情嗎?” 青衫男子笑一聲,寬慰道:“他不是如此的性格。” “我倒是也問過他為何不愿進來,本來我覺得不過是孩子面皮掛不住,我自負才學,也曾為一地縣丞,手下處理過百十個案件,當可以說服一小小孩童,但是最后我卻是沒能如此,反倒是被他鎮(zhèn)住了。” 聲音微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