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元前260年,12月21日。 當屯留城解圍的消息傳來的時候,趙丹一直緊繃的心情終于變得好了不少,甚至已經開始有時間感慨起趙括的運氣了。 看著手中的剛剛傳來的戰報,趙丹突然發現趙括這個家伙自從被自己改變了命運之后,居然已經有了兩次死里逃生的經歷了。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否極泰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倒確實是個好事。 在這個年代,將門虎子其實是非常常見的情況。 為啥?因為知識的傳承。 在任何一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國家,知識永遠都是最寶貴的東西之一。 有了知識的傳承,人類才會不斷的進步,家族亦然。 在趙丹穿越而來的那個時代,曾經有一個叫做陳勝的人說過一句振聾發聵、影響了中國人整整兩千年的話,這句話叫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其實是有的。 先看看一個中國歷史上極為顯赫的家族——瑯琊王氏。 后世最顯赫的門閥士族之一瑯琊王氏,便是出自于秦國大將王翦。 王翦其人在歷史上為秦國一統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天下六國均為王翦、王賁父子所滅,再加上王翦之孫王離,一門三列侯,顯赫已極。 秦朝滅亡后,王翦之后人王吉、王駿、王崇曾經在西漢出任過博士諫大夫、御史大夫、大司空等高位。 再往后,王遵、王音、王融在東漢出任過太中大夫、大將軍掾、南康尹等職位。 在西晉滅亡之后,也是王氏家族衣冠南渡,并由王導、王敦擁立司馬睿建立東晉,一度權勢無雙,有“王與馬,共天下”之稱。 《古今姓氏書辯證》曰:“瑯琊王氏自漢諫議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晉南北朝,一家正傳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書二十五人。”堪稱“簪纓不替”,“冠冕不替”,“世祿不替”。 從秦朝一統到魏晉南北朝,整整數百年的時間,統治著華夏大地的皇族換了一個又一個,但始終不變的卻是王氏一族的顯赫和身居高位。 這難道是偶然嗎?顯然并不是。 所以陳勝并不知道的是,他所憤恨的王侯將相們,其實是真的有“種”的。 這個王侯將相家族們的“種”,就是知識。 這里的知識,指的并不是什么四書五經、也不是什么假大空的八股文,更不是什么禮義廉恥、道德傳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