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片刻之后,所有的燕國重臣們都已經(jīng)在殿中就座了。 如果此刻趙國的使者龐煖出現(xiàn)在此地的話,那么他一定會驚訝的發(fā)現(xiàn),剛剛還和自己并肩走出武陽臺的昌國君樂間,竟然也出現(xiàn)在了這里。 說起來這其實也并不算太意外,因為在如今的華夏大地,人們的心中對于自己母國的認同感并沒有這么強,士人們是否忠于一個國家往往是看這個國家的君主對自己是否重視,也就是所謂的“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說白了,士人們就是一個個打工仔,國家就是一個個公司,雙方之間更多屬于一種契約精神,愛國主義者在這個時代并非沒有但算不上主流,可以說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比較特有的一種現(xiàn)象。 所以昌國君樂間雖然說起來應該是趙國人,但是如今的他卻是燕國臣子,為燕國出謀劃策的時候也一樣是會盡自己所能的。 當諸大臣齊聚之后,坐在最上首的燕王就準備開口了。 這位燕王如今已經(jīng)年過四十,頭戴一頂周天子同款王冠,身著藍黑色相間袍服,臉型極為狹長,雙眼尖細且小,看上去頗顯老相,眼窩深陷眼圈發(fā)黑,顯然是沉迷女色的緣故。 但即便如此他的目光仍然十分銳利,時常緊皺的眉頭和薄薄的嘴唇也能夠顯示出這并不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 只見燕王咳嗽一聲,開口道:“今召諸卿,實為伐趙一事。諸位以為此事可行否?” 在場的幾名大臣對視一眼,臉上的表情都有些古怪。 這才剛剛結(jié)束了大朝議,燕王就迫不及待的把諸大臣叫回來,如果說到了這個地步大臣們還不知道燕王的心情為何如此的急切,那么這些大臣們可真就是白混了。 片刻之后,所有的大臣目光都落在了當今燕國相邦,成安君公孫操的身上。 公孫操如今已經(jīng)年過七十歲了,看上去滿頭白發(fā),臉上也是遍布皺紋,看上去一副風燭殘年隨時都有可能死掉的樣子。 但是在場的所有人,包括燕王在內(nèi)都不敢怠慢這位老人。原因也很簡單,十二年前,正是這個公孫操殺死了時任燕國國君燕惠王,扶立了當今燕王上位! 公孫操弒君之事,是繼“燕王噲禪讓于子之”這件事情之后燕國在短短數(shù)十年內(nèi)發(fā)生的第二次惡性事件,讓燕國的外交聲譽瞬間跌到了谷底,導致了燕趙數(shù)十年同盟的破裂,引來了齊趙兩國聯(lián)軍的征伐。 好在公孫操及時與秦國結(jié)盟,秦國也從后方出兵牽制了趙國,這才有了后來的燕趙和談,趙國公主入燕為后之事。 也正是因此公孫操也并沒有丟掉相位,反而一直牢牢的把持著燕國大權(quán)至今,堪比當年趙惠文王執(zhí)政初期的趙國權(quán)臣奉陽君李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