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燕國風云(1)-《戰國趙為王》
第(1/3)頁
在戰國七雄之中,燕國是一個很神奇而且另類的國家。
萬年受氣包,這應該是對燕國比較準確的定義。
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燕趙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于是“慷慨悲歌”這四個字似乎就成為了之后數千年中燕趙之士的代名詞。
但是如果把燕和趙分開來并細細研究其歷史,那么就會發現趙國的歷史波瀾壯闊殺伐四起,的確當得起慷慨二字。
而燕國嘛···除了在五國伐齊的時候雄起了一次,其余大部分時間基本上是都在悲歌了···
燕國的疆域在三國時代又被稱為幽州,也就是后世的京津唐以及遼東半島。
在這個年代,這里的氣候條件極其惡劣,尤其冬季更是冰天雪地路途難行,在夏商兩朝之時屬于流放之地。
直到周武王姬發伐商建立西周王朝之后,姬發將自己的弟弟召公姬奭封在此地,燕國由此而建立,這片大地才開始迎來了文明的曙光。
依照戰國七雄的尿性,被分封之后的燕國本該慢慢崛起并吊打周邊一切然后發展壯大最終成為戰國七雄之中的一員,但是燕國卻偏偏不走尋常路。
燕國在建立之后的擴張是極為緩慢的,直到數百年之后才吞并了薊國,將薊城作為都城,由此開始嶄露頭角,薊城便是北京城的前身。
召公奭和周公旦都是西周開國時的姬姓王族重臣,因此他們兩人所建立的燕國以及魯國,便成為了周朝宗法制度的堅定捍衛者和踐行者,這一踐行就是好幾百年。
即便是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周朝天子的權威全面衰弱,中原大地開始進入春秋時代之后,位于苦寒之地的燕國仍然驕傲無比的秉持著周朝的禮法制度,并將那些主動擁抱時代變化的諸侯國們視為叛逆者。
但歷史的車輪永遠是滾滾向前的,當你執意固守舊制不愿跟隨時代潮流做出變革的話,那么你就一定會變得落后了。
落后,就要挨打。
燕國北方的山戎抓住了這個時機南下侵略,一舉攻占了燕國薊都,險些就將燕國滅亡。
全靠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打出“尊王攘夷”口號的齊桓公呂小白派軍相助,齊軍伐山戎,滅孤竹、令支等周邊敵人,才讓燕國免去了這一次建國以來最重大的危機。
按理來說,這時候起燕國該知恥而后勇了吧?
不。
從此之后,燕國就開啟了被吊打之路,被中山國吊打、被齊國吊打、被晉國吊打然后又被晉國分裂出來的趙國吊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清水河县|
定州市|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大荔县|
连平县|
广安市|
灌阳县|
如皋市|
临安市|
涿鹿县|
安顺市|
上犹县|
禄劝|
永昌县|
莱阳市|
内江市|
深州市|
滨海县|
庄浪县|
南开区|
兴义市|
乌海市|
兴宁市|
江城|
利辛县|
大关县|
双辽市|
南城县|
兰州市|
吐鲁番市|
无锡市|
来安县|
永川市|
平果县|
什邡市|
中卫市|
岱山县|
济源市|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