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捉蟲)-《小夫郎他旺夫呀》
第(1/3)頁
宋聲記憶里原主每次來城里都會去城西的一家大骨湯吃面。這家的面是用熬的大骨頭湯煮的,價格便宜,味道也很不錯。
雖然今天賣書手上有一些錢,但卻不能亂花。對他們來說,一碗大骨頭湯面已經(jīng)是很好的飯了。
去城西的路上,陸清愁眉不展,一臉的擔憂。他道:“相公,咱們等會兒吃完飯趕緊回去吧,回去之后你快去看書,以后家里什么事都由我來做,你就專心讀書,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宋聲知道陸清是在擔心他,畢竟他剛答應(yīng)了跟李鴻云比考試。若是沒發(fā)揮好,就要從縣學退學了。
縣學只收童生,要不然就要花很多錢才能上。像宋聲這樣的寒門學子,能得到上縣學的資格只能先考上童生,若是他從縣學里退學,只能去秀才開設(shè)的私塾。不僅以后學習資源差,更重要的是給他們老宋家丟人。
本來因為家貧,宋家就總被別人看不起,若是他再從縣學退學,張杏花的脊梁骨都能被人戳爛了。
不過宋聲竟然答應(yīng)這個賭約,心里還是有些把握的。
自從他穿過來之后,系統(tǒng)的看了一下原主所學的科目和書籍,他發(fā)現(xiàn)他有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過目不忘。
從前原主十歲時,讀書也曾過目不忘,后來不知怎的,這個天賦就沒了。如今他穿過來后,他發(fā)現(xiàn)他看過一遍的文章,像是在腦海中復刻一般,很清晰。
學堂大考的科目都是根據(jù)院試的科目走的,不僅要考儒家經(jīng)典,還要考律法、算學,只是律法和算學考的分值占比要少一些。宋聲覺得這有些像前世學的文理科目,比如歷史、化學這種一科五十分,而語數(shù)英三科每科分值一百五十分。
縣學的學堂一共有四個班,每個班差不多四五十人,加起來一共兩百人左右,李鴻云排名差不多在七八十名,原主排名在一百二左右。中間差三四十名,宋聲回憶了一下原主平時的答題,發(fā)現(xiàn)失分最多的竟然是算學和律學。
景朝的算學都是珠算,而宋聲這個從前世穿越過來的人不用算盤就能直接算出答案,以前小時候他還學過珠心算,算起來就更快了。再加上他數(shù)學本來就不錯,所以算學這一科沒什么壓力。
而儒家經(jīng)典中論語、道德經(jīng)都是基本功,這些需要全文背誦,對于宋聲來說,需要背誦的都不是什么難事。四書五經(jīng)是必考,說是五經(jīng),其實也就只有一經(jīng)考的最為廣泛。
律法主要學習《開皇律》、《景德律》,若是以后考上了舉人,就有資格去做八品的縣丞或者縣尉,到時候如需斷案,就要熟悉律例。而這兩本律例條條框框特別多,主要靠背誦記憶,這是宋聲擅長的。
宋聲目前的難點主要在于文章斷句和釋義方面。原主的記憶里對于理解方面的知識有些遲鈍,宋聲則不同,他可以理解其中意思,只是這書沒有標點符號,他斷句斷不準,就很難理解其中意思。
除此之外,經(jīng)帖,策論之類的也是重點,占分比重大,也是他近期復習的重點。
想要學習好不光要腦子靈活,還得會學習。鞏固自己的長處,及時補救自己的弱項,才能無往不利。
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等去了學堂之后,他可以向夫子細細請教一番。
綜合所有條件考慮,宋聲只要四書五經(jīng)考的不算太差,把原主的水平發(fā)揮出來,進步三四十名是有可能的。
他從來不打無把握的仗,既然應(yīng)了下來,就已經(jīng)做好了打算。又不是讓他去超越第一名,原主這個名次可進步的空間太大了。
只要他其他科目正常發(fā)揮,算學和律學好好考,沒理由會輸給李鴻云。
陸清想法簡單,不懂讀書上的事情,只能干著急。
“別擔心,等會兒一回家我就去讀書好不好?你要相信我,不會輸?shù)摹!彼温暟参康馈?
陸清小臉皺巴巴的看著他,點了點頭,“你說的大骨湯面是哪一家?咱們走快些。”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广德县|
建瓯市|
商都县|
萝北县|
大冶市|
辉县市|
嘉义县|
白水县|
岗巴县|
阿克陶县|
台北市|
黔江区|
萝北县|
桐乡市|
白银市|
诏安县|
于田县|
毕节市|
如皋市|
织金县|
土默特左旗|
鞍山市|
长宁县|
梅河口市|
拉萨市|
罗江县|
吉木萨尔县|
邵阳市|
个旧市|
黔西|
兴和县|
辽阳市|
开封县|
壶关县|
大新县|
定远县|
康定县|
彝良县|
元朗区|
隆子县|